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呂劇《百姓書記》:塑造新時期縣委書記形象
發布時間:2011-07-26 12:25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7-26

  “雨天你是傘,黑天你是燈﹔冷天你是火,熱天你是風……”6月29日至30日,山東省呂劇院大型現代呂劇《百姓書記》在北京長安大戲院與觀眾見面。這部根據山東壽光原縣委書記王伯祥真實事跡改編的現代呂劇,重點刻畫了這位長著一張農民臉,更有一顆恤民心的書記。“上世紀60年代干部的好楷模是焦裕祿,80年代是孔繁森,王伯祥則是新時期縣委書記的榜樣。”山東省呂劇院院長段雨強說。

  2009年7月2日,《大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王伯祥同志的先進事跡,看到報道後,段雨強同劇作家韓楓赴壽光找到王伯祥。“聽群眾講起王伯祥為百姓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的事跡,如數家珍,書記愛百姓,百姓更愛書記,我們當即決定劇名就叫《百姓書記》。”段雨強說。

  講述真人真事的現代戲,難寫、難排、難演,但山東省呂劇院迎難而上。2010年上半年,山東省呂劇院開始劇本創作,11月進入排練階段。該劇導演李永志說,王伯祥的戲份兒比較重,台詞也比較多,扮演王伯祥的傅煥濤幾乎天天熬到半夜,學曲、學唱、背詞。“這部戲的結構跟其他戲不一樣,採用的是多點串聯、點線結合、情景閃回、虛實交融的藝術結構方式。”李永志說。在舞美上,該劇場景以蔬菜大棚為主﹔在舞蹈上,從開場反映城市生活的現代舞蹈,到反映菜農起早搶佔攤位的原生態舞蹈,再到農民汗珠滾脊梁大開發的場景舞蹈,都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和視覺沖擊力。

  “在該戲中,我們在保留原汁原味呂劇唱腔的同時,又融入了很多時尚元素,也更加注重對人物真實情感的刻畫。”段雨強說。傅煥濤在排練和演出中不斷領悟,他說:“我就是要想辦法把王伯祥敢想敢干、目光遠大的思想境界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