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秦腔》展戲曲魅力 答時代難題
發布時間:2011-07-26 12:30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7-26
    在這個變遷的時代,是堅守還是放棄?是接受“改造”還是保持本色?《秦腔》,這部改編自賈平凹同名小說的秦腔現代戲,直視了這個時代難題。7月4日、5日,作為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的參賽劇目,《秦腔》在北京天橋劇院上演。

  《秦腔》講述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西部小縣城。縣劇團名演員白雪摯愛秦腔,可戲曲市場卻不景氣,劇團面臨生存危機。艱難時刻,她勇挑重擔,自告奮勇當團長,拾起這個“沒人願管的爛攤子”。新任村支書夏君亭要開發耕地建立農貿市場,帶領群眾致富。而老支書則一輩子愛惜土地,反對丟掉幾十畝的好田,避免農民變成浮萍,無根可依。堅守與舍棄,保護與開發,劇目圍繞兩條主線推動情節發展,扣人心弦。

  “白雪即我,我即白雪,這部戲猶如我的人生縮影。”白雪的扮演者、梅花獎獲得者惠敏莉在演出結束後激動地說,這個角色代表了一批默默耕耘的戲曲人,他們一直在堅守並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希望這部戲能讓當代觀眾了解戲曲的價值,以喚醒社會對戲曲人的理解和支持。

  現代戲《秦腔》在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改編,劇組邀請賈平凹擔任文學顧問,參與了劇本改編創作。劇中所反映的農民與土地、秦腔藝人與秦腔的關系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我們在演出過程中也帶著思考,希望為觀眾和自己尋求一個答案。”惠敏莉說。

  《秦腔》由西安秦腔劇院(曲江)有限責任公司易俗社分公司排演。盡管是百年老店,易俗社在《秦腔》的編排中也積極創新,探索新的表現形式。“秦腔的特點就是吼,但要吼得妙,火候要把握好。《秦腔》在音樂設計中既慷慨激昂,也委婉動聽,有的地方處理得十分細膩,就如同和觀眾面對面訴說一樣。” 惠敏莉說,秦腔要走出西北到各地演出,要想讓觀眾更容易接受,靜下心來走入戲中,就需要博採眾長。

  這次來京演出,惠敏莉帶了全家來看。她說這麼多年來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家庭,心裡一直覺得有虧欠,不過與“白雪”不同的是,丈夫和家人給予了她最大的支持,讓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秦腔事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