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今天,文化部隆重表彰32台參演優秀劇目,總結現代戲創作的經驗,就是要進一步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從而進一步推動藝術創作的繁榮發展。下面我講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更加清醒、自覺地推動文化的改革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熱情謳歌了我們黨90年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認真總結了90年來我們黨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深刻總結了90年來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寶貴經驗,明確提出了新的歷史條件下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目標任務,深刻闡述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大政方針。講話高瞻遠矚,思想深刻,內涵豐富,催人奮進,是我們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綱領性文件。
特別令人振奮的是,講話中關於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的論述和觀點大大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內涵的認識和理解,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貫徹落實。
一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的論述,把文化建設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為思想精神上的旗幟,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各項建設中間,把先進文化建設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來認識。
二是,在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中,首次提到“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所謂文化自覺,就是要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謂文化自信,就是要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五四”以來形成的革命文化,對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的現代和當代文化,都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三是,胡總書記提出,我們發展文化,要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提法。精神領域的東西,不僅僅是滿足需求,還要著眼於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塑造高尚的人格,也要貫穿於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的全過程。
四是,提出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文化創造必須是源自中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要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深入群眾,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五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文化的改革發展。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十六大以後,我們加快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出現了一個非常好的局面,我們要下決心繼續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六是,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這是貫徹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我們所做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要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但要使人民過上富裕、文明的物質生活,而且要使人民群眾有豐富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是,胡總書記提出,要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怎麼理解這樣一個新局面?胡總書記提的這幾條標准,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要不斷創造這樣的新局面。按照胡總書記的要求,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胡總書記在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政方針中關於文化建設的論述,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內涵的認識和理解,必將極大地激發和調動我們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增強我們的文化自覺,提高我們的文化自信。
胡總書記的講話通篇貫穿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觀和人民創造歷史的唯物史觀,這對於我們清醒而深刻地認識文化發展繁榮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我們努力奮斗的目標和重點任務,明確我們工作的指導思想、方針和政策極為重要。
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講話精神,聯系文化建設和發展改革的實踐,抓好貫徹落實,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更加清醒、自覺地推動文化的改革發展。
二、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努力創作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人民群眾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重要觀點,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根本宗旨。人民群眾不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是一切文化創造的源泉。在藝術創作中體現人民願望,反映人民心聲,創作出更多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精髓,代表人民利益,具有時代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是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作家藝術家義不容辭的責任。盡管現實題材的創作是舞台藝術創作的難點,但難點一旦突破,就會成為激動人心的亮點。現代戲因為貼近群眾生活,體現和傳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願望和理想,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更能發揮主流價值引導功能。為此,我們要加強對現實題材藝術作品生產的引導,始終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始終堅持“三貼近”的原則,倡導藝術院團建立“聯系基層基地”,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生活,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真誠傾聽人民的呼聲,真實反映人民的願望,在人民的偉大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力求以情感人,做到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結合,努力創作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
三、始終堅持藝術創新,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隨著時代的變化,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內容和形式日益豐富,滿足需求的渠道和手段不斷增多,我們必須要研究和把握藝術創作的新形勢、新特點,與時俱進地適應和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新變化,積極引領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在總結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藝術表現方式方法,在強調藝術本體的基礎上,積極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增強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努力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後,文化部將進一步加強對現實題材藝術作品創作生產的引導,鼓勵和扶持現代戲的創作和演出,鼓勵藝術家深入生活,從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偉大實踐中吸取營養,著眼於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火熱實踐中,感受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堅實腳步,熱情謳歌人民群眾昂揚奮進的精神風貌,真實記錄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同時,組織藝術家下基層指導創作,對有基礎、有潛力的劇目進行加工、修改、提高,力爭多出好戲,真正使時代成為戲劇的主題,使人民群眾真正成為戲劇作品表現、鑒賞評判的主體。
我國的文化建設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文化更加繁榮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重要保證。沒有先進文化的引領,國家和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沒有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希望廣大藝術工作者珍惜機遇,與時俱進,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努力創作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上一篇: 話劇《三峽人家》進京演出受好評 |
下一篇: 舞劇《紅軍花》即將綻放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