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舞劇《紅軍花》即將綻放北京
發布時間:2011-07-26 13:01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1-07-26
 作為向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獻禮的演出,舞劇《紅軍花》即將赴北京參加“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並將作為壓軸大戲,於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天橋劇場演出兩場。

  一

  該劇根據四川甘孜藏區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當年紅軍走過的地方,盛開了一種不知名的小花:五角、鮮紅,人們稱之為“紅軍花”……舞劇《紅軍花》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對3名普通紅軍女戰士經歷的描寫,折射出艱苦歲月裡生命的堅韌、堅守和堅強。

  該劇分為離(序)、尋、痛、愛、聚(尾聲)5個章節,以情動人,漢藏情、兒女情、戰友情、家國情……有血有肉,有取有舍,歌頌了先輩們面對抉擇時所做出的偉大犧牲,面對困境時對於理想與希望的執著追尋與不懈求索。

  該劇大膽採用多線條敘事方式,以角色“小妹”的故事為重點,同時完整講述了另外兩名紅軍女戰士“米兒”和“雨香”人生最後階段的經歷。在舞蹈編排方面,該劇以恰到好處的雙人舞為主干,圍繞敘事線索展開,推動情節的發展。以單人舞、三人舞、群舞等形式為枝葉,豐富劇目的內容及形象,並以鮮明的舞蹈個性勾勒出清晰的戲劇輪廓。

  在舞劇音樂方面,該劇特邀著名作曲家擔任作曲,運用現代交響技法進行宏大背景的敘述,同時融入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從整體上將情節的發展與情緒的起伏渲染得淋漓盡致,極大地提升了劇目的感染力。

  在舞台美術方面,該劇充分做到“人景合一”,一座岩壁、一杆槍、一個磨盤、一座雕塑,這些既是舞美的一部分,也作為舞蹈載體成為演員動作表現的一部分,豐富了舞台層次,合理劃分了空間區域,拓展了演員的表現范圍。

  舞劇創作的最大難點在於人物性格的塑造,該劇從構思階段的反復推敲、論證,到演員的舞台表現,每一個細節都做到精益求精。對此,無論是人物造型還是特定的性格舞蹈語匯,導演都做出了鮮明的區分,細摳每個動作的美感和合理性,要求演員將自身的生命完全融入到人物生命,通過身體的外在表達實現動作的爆發力,傳遞出內在的情感張力和真實的感染力。

  二

  舞劇《紅軍花》是四川歌舞演藝有限責任公司(原四川省歌舞劇院)轉企改制後推出的第一台革命與現實題材的大戲,充分展示了企業旺盛的藝術創作力與市場活力。改制後,公司一邊面向市場,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一邊高舉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旗,以飽滿的熱情創作出符合時代審美情趣的舞台作品,力爭發揮體制機制的優勢,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豐收。

  該劇受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四川省文化廳特為該劇赴京演出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以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

  目前,舞劇《紅軍花》演職人員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力爭以最佳狀態、最高水平將劇目展現在北京舞台。

  從2009年首次推出,到2011年再度公演,《紅軍花》經歷了3年的修改,可謂精雕細琢、用心良苦。該劇由國家一級編導馬東風擔任總導演,為此她重走當年紅軍在康巴藏區的長征路線,拜訪參加過長征的老紅軍。在此期間,她數次被所見所聞感動得落淚,她表示:“我希望能將內心受到的震撼呈現在舞台上,讓觀眾也能真實感受到生命的堅強與理想的執著。”

  該劇圍繞3位紅軍女戰士的經歷展開,角色演員擔任了大量高難度、高強度的舞蹈表演,這對他們來講,不啻為一次艱難的挑戰。其實,對於這些“80後”演員來說,擔綱這樣一部紅色題材的舞劇,最大難度還在於心理的突破,在舞台上表現上世紀30年代先烈的精神狀態。最終,經過長期的磨礪與苦練,這些演員發揮了最大的表演張力,出色地完成了人物的塑造與情節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