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十送紅軍 》、《歌唱二小放牛郎》、《延安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唱支山歌給黨聽》……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老歌,在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的演繹下有了非同尋常的氣勢。作為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參加2011年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的壓軸曲目,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日前在北京音樂廳演出的合唱音樂會《紅旗頌》,喚起了很多觀眾對革命年代的回憶。
高音時震撼靈魂,低音時叩問心扉,每一首經典曲目都有了新的詮釋。合唱音樂會《紅旗頌》在突出曲目經典性的同時,也很重視創新。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副團長、合唱團團長黃越峰說,這台音樂會的曲目為紅色經典歌曲,但以創新的思路編配,突出交響化,提高了作品的藝術性和經典性,如呂其明的《紅旗頌》、劫夫譜曲的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長沙》﹔有根據電影歌曲和現代京劇編配的作品,如《懷念戰友》、《滿懷深情望北京》等,聽起來很新穎。“國交合唱團之所以選擇這種形式,是想用一個最簡單的切入點來表現合唱藝術,以更加純美的聲音、更加細膩的處理,做一台嚴謹的音樂會。”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常任指揮王琳琳說。
演出結束後,觀眾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北京理工大學附中語文教師張曉靜激動地說:“演出真是太讓人感動了,我雖然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但是音樂真的能帶我們穿越時空。”
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唱團形成了朴實豪邁、高雅細膩的演唱風格,能夠准確詮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合唱作品,在國內外演出比賽中屢有斬獲,其代表作《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和《黃河大合唱》廣為人們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