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由文化部藝術司、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的全國小劇場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即將圓滿結束。這是文化部首次舉辦小劇場話劇這一藝術門類的展演活動,旨在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統一的優秀小劇場話劇劇目,發揮導向性作用,引導並促進小劇場話劇的健康發展。這次展演匯聚了全國各種體制的話劇藝術表演團體,其中既有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著名院團,也有轉企改制的話劇院團,還有佔全部參演單位1/3的民營藝術院團,這是本次展演活動的一大亮點,凸顯了當前民營藝術院團蓬勃的發展態勢。
今天,我們在這裡召開小劇場話劇創作座談會,其主題是“責任與使命”。會議請來了全國話劇界著名劇作家、理論家、院團長以及部分民營院團代表和小劇場話劇制作人等,就是要在交流觀摩的基礎上,充分研究、討論小劇場話劇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及存在的問題,這對進一步引導小劇場話劇的創作生產,促進小劇場話劇健康發展具有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解放,使新時期的話劇煥發了生機。演出市場的逐步開放,也使得新時期話劇創作從內容到形式、從演出樣式到組織方式等都有了新的發展,小劇場話劇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小劇場話劇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話劇舞台演出的單一模式,豐富了話劇演出市場,也給話劇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以1982年11月北京人藝演出的《絕對信號》,同年12月上海青年話劇團演出的《母親的歌》為標志,新時期小劇場話劇在中國已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30年來,小劇場話劇創作演出取得了豐碩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涌現了一批思想健康向上、藝術性強的優秀作品。有探索、實驗等手法創作的《絕對信號》、《靈魂出竅》、《戀愛的犀牛》、《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等﹔也有反映現實生活、寫實風格突出的《同船過渡》、《夕照》、《活性炭》、《向上走向下走》、《綠色的陽台》等﹔還有一部分民營藝術院團創作演出的頗受觀眾歡迎的作品,如《尋找春柳社》、《嫁給經濟適用男》等。這些作品有的注重加強演員與觀眾的交流,拉近了觀、演距離,有的表現現實生活,貼近觀眾感情,還有的表現特定人群特別是都市青年人的生存狀態,都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在此次16台參演劇目中,有根據外國經典名作移植改編的劇目﹔有探索性、實驗性劇目﹔有探討現實生活中愛情、婚姻、家庭的情感劇﹔也有描述現代都市青年生存狀態,頗具時尚性和觀賞性的劇目﹔還有貼近群眾,反映基層農村生活的劇目。這些劇目題材廣泛,內涵豐富,風格多樣,形象鮮活,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二是突出話劇藝術本體,勇於探索和創新,豐富了話劇藝術的表現形式。如《絕對信號》、《母親的歌》等劇目採取觀眾三面、四面圍觀的形式,強調觀、演互動,突出觀眾的參與,舞美靈活多樣,角色“心理情感”外化,這些都構成了不同於傳統的鏡框式舞台演出的獨特的演出方式,一部分有益的藝術創新被主流話劇吸收後,對話劇創作與演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是在開拓話劇演出市場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吸引了青年觀眾,擴大了話劇的影響。一些優秀的小劇場話劇劇目描寫現實生活,以嶄新的表現手法和演出形式贏得了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的喜愛,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話劇在新時期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後,小劇場話劇創作和演出越來越紅火,以北京、上海為主,遍及全國各大、中城市,不僅在整個演出市場佔有很大比重,在觀眾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在當前小劇場話劇創作演出空前活躍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令人關注的情況。一是小劇場話劇的劇本創作比較薄弱,拼貼化傾向比較嚴重。一些小劇場話劇演出團體出於制作成本的考慮和盡快佔領市場的目的,片面追求“短、平、快”的經濟效益,有的創作者放棄了深入生活,奉行“拿來主義”,將時下網絡流行語言和熱點問題、事件作為創作的主要素材進行拼貼。有的小劇場話劇劇目人物符號化,情節碎片化,缺乏“戲劇性”。二是片面追求小劇場話劇的“娛樂功能”,價值取向出現偏差。有的劇目把“娛樂性”放在首位,以賺錢為目的,以“惡搞”為手段,致力於制造娛樂快餐,個別劇目成為“無厘頭”的搞笑劇,缺乏人文精神,降低了戲劇作為藝術的審美作用,降低了話劇藝術的品質和格調。三是脫離話劇藝術本體,片面追求創作者個人形而上的“精神體驗”和“個性張揚”。有的劇目一味在演出形式上追求“標新立異”,其結果往往是孤芳自賞,觀眾看不懂,小劇場話劇成了創作者的“自言自語”。從表面上看,這些小劇場話劇在演出空間上離觀眾越來越近,但在內心共鳴上卻離觀眾越來越遠。
為了加強對小劇場話劇創作的引導,促進其健康發展,文化部藝術司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舉辦了這次活動,就是要發揮優秀劇目的導向和示范作用,進一步促進小劇場話劇的繁榮發展。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於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我的理解,這裡的文化自覺源自於一種文化責任,具體到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就是要求小劇場話劇創作者自覺地承擔起用先進文化引領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神聖使命,承擔起培養青年觀眾、推動藝術創新、促進話劇藝術進一步繁榮發展的光榮職責。
對於小劇場話劇在繁榮演出市場、培養話劇觀眾、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我們要給予充分肯定﹔對於小劇場話劇出現的問題,也不可採取簡單的方式對待,而應該綜合考慮,妥善加以引導和扶持。對於今後小劇場話劇的發展,我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小劇場話劇創作應堅持應有的藝術品位,追求“真、善、美”的藝術呈現。
小劇場話劇的繁榮發展,體現了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在長期以國有話劇院團演出為主的話劇演出市場,出現了一大批民營小劇場話劇制作、演出機構,這是新時期話劇發展的必然產物。在迅速擴大演出市場的同時,小劇場話劇還應該努力提高作品的藝術質量,堅持應有的藝術品位,應充分發揮小劇場話劇的優勢,關注現實生活,不斷探索創新,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鼓勵不同題材、體裁、風格、流派的自由競爭,形成豐富多彩的生動局面,創作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而又能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優秀藝術作品。要讓觀眾走進劇場就能切身感受到話劇藝術的魅力,感受到“真、善、美”的藝術熏陶,力求做到以情感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要善於把深刻的思想與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在注重提升作品思想內涵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藝術表現方式,滿足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不斷提高作品的表現力,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做到思想性、藝術性和創新性的有機統一。
第二,小劇場話劇創作要堅持高尚的職業操守和正確的價值追求,更好地履行創作者的社會責任。
文藝是塑造人們精神和靈魂的崇高事業。從事小劇場話劇創作,首先要具備高尚的職業精神和良好的藝術品格。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嚴肅認真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要提倡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堅持寓教於樂,堅守藝術理想,抵制低俗惡搞,用優秀的藝術作品引領人們追求崇高、向往美好。要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和戲劇觀,不為眼前名利所誘,不為當前浮躁所惑,立志創作能夠立得住、留得下、傳得開的藝術精品。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向人民群眾學習,反映人民心聲。要善於學習、積累,拓寬創作視野,把握時代脈搏,弘揚時代精神,引領時代風尚。
第三,要開展積極的文藝批評,發揮文藝評論和新聞媒體的引導、監督作用。
小劇場話劇的良性發展,離不開積極有效的文藝批評。針對小劇場話劇創作演出的文藝評論,要實事求是,既要肯定成績,也要指出問題。要防止“捧殺”和“棒殺”,為小劇場話劇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新聞媒體要加強對真正有藝術品位、有藝術質量、有創新精神的小劇場話劇的關注和宣傳力度,主動向觀眾推廣有文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小劇場話劇演出。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對思想內容不健康、藝術水准低下的劇目及時提出批評,不讓其肆意炒作,誤導觀眾。要大力宣傳那些優秀的小劇場劇目,發揮這些作品的社會效益,讓其在不斷演出的過程中進一步擴大影響,在更大范圍內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劇場。
第四,政府主管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引導和管理的責任,用優秀作品引導小劇場話劇的健康發展。
小劇場話劇的健康發展,除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努力外,還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引導和管理。從創作角度出發,就是要善於發現和推介優秀小劇場話劇劇本﹔通過發揮優秀劇目的引領示范作用,創作一批小劇場話劇精品劇目,吸引大批觀眾尤其是青年觀眾走進劇場﹔要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標准和評價機制,大力扶持民營藝術院團,積極鼓勵探索創新,創造有利於優秀小劇場話劇作品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要通過搭建各種形式的優秀劇目展示交流平台,樹立典范,充分發揮導向和激勵作用,帶動和促進小劇場話劇健康發展。
小劇場話劇的繁榮與發展,除了在創作上需要加強引導外,還涉及到資金、場地等重要因素,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加強相關政策研究,統籌加以解決。
前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在觀看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出的話劇《郭明義》時指出,全國文藝工作者要牢記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神聖職責,要努力創作更多優秀文藝作品,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更大貢獻。總書記的指示,無疑對我們進一步搞好包括小劇場話劇創作在內的文藝創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站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高度,充分認識引導和扶持小劇場話劇創作的重要性,堅持文藝創作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小劇場話劇創作中貫徹落實“三貼近”的要求,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優秀藝術作品!
上一篇: 第六屆京劇節排定演出場次 |
下一篇: 責任與使命——全國小劇場話劇創作座談會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