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精品與精神
發布時間:2013-07-04 13:40 來源: 編輯:藝術司
信息來源: 2013-07-04

毛時安

   

  

  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自2002年啟動,至今已經整整十年。

  精品工程啟動之際,正是當年中國站在新世紀門坎上開始偉大民族復興征程的時候。精品工程當時的應運而生,正表達了我國的舞台藝術力圖保持一個與大時代發展進步同步的內在精神渴望,表達了其努力構建與國力的上升與人民的精神需求相匹配的“藝術的國家形象“的強烈文化沖動。

  回顧十年來精品工程遴選出來的100余台精品劇目和200余台入圍劇目,我切切實實地看到了一部堪與偉大時代生活和精神相呼應的,在當代中國藝術舞台上徐徐展開的波瀾壯闊巍峨壯麗的歷史長卷。在這部長卷中,人們真切感受到了在一個斗轉星移風雲變幻的時代裡,中國的豐富表情和星漢燦爛若出其裡的博大氣象,聽到了一個古老而新生的民族百折不撓堅定前進時驚濤裂岸的回聲。

  當然,我們不能絕對保證精品工程沒有任何遺珠之憾,但我們仍然可以自信地確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多年以來,在中國文藝舞台上演出過的絕大多數優秀作品已然囊括其中。精品工程,顧名思義,其核心主旨就是最大限度的提升藝術質量,打造代表國家藝術最高水准的藝術精品,從而為未來的藝術創作提供經驗、示范和規律性的東西。話劇《父親》、《黃土謠》、眉戶劇《遲開的玫瑰》、秦腔《大樹西遷》、《西京故事》、豫劇《香魂女》、滑稽戲《顧家姆媽》、話劇《三峽人家》在處理現實題材和現實生活矛盾沖突時,一方面都有著直面時代變革對底層百姓生存、價值、情感的巨大沖擊和嚴峻考驗的現實主義勇氣,另一方面又讓人性中最美好最閃光最值得人們記憶眷戀的內心世界真實真切地呈示在舞台上。京劇《華子良》、舞劇《紅梅贊》、豫劇《鍘刀下的紅梅》、舞劇《鐵道游擊隊》、《三家巷》、話劇《毛澤東在西柏坡的遐想》、《解放、解放》,用或浪漫、或人性化、或散文思辨等富於當代性的藝術表現方式,再現了中國革命中一段段可歌可泣氣壯山河的感人歷程。豫劇《程嬰救孤》、話劇《生死場》、評劇《我那呼蘭河》、昆曲《公孫子都》、《長生殿》、《牡丹亭》、《紅樓夢》、越劇《梁祝》對經典做出了既全力以赴傳承精華又充滿時代氣息的全新演繹,風靡了的大批年輕觀眾。歌劇《蒼原》、舞劇《媽勒訪天邊》、《紅河谷》、歌舞《雲南印象》、京劇《藏羚羊》、雜技劇《你好阿凡提》、壯劇《天上戀曲》再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偉大的精神凝聚力和瑰麗多彩的藝術風姿。在歷史劇中,京劇《貞觀盛世》集中對盛世文化符號的建構深化對盛世的況味的體悟,京劇《宰相劉羅鍋》亦庄亦諧的晚清官場再現,昆曲《班昭》對知識分子人生沉浮心路歷程的勾勒,京劇《成敗蕭何》對賢相名將走不出歷史和人性悖論怪圈的浩嘆,在歷史和現實間開啟了浮想聯翩的空間。這些作品,正是在克服藝術難點的同時點燃了藝術的亮點,在超越藝術難度的時候達到了新的藝術的高度。藝術精品本質上就是對藝術極致之境的苦心孤詣的追求。梨園戲《董生與李氏》是對男女之間人性變化的極致解剖,川劇《變臉》是對江湖藝人老少相依為命情感的極致表現,雜技劇《天鵝湖》則是挑戰人體極限對人體美的極致再現,是對藝術創新、融合的極致追求。

  十年前精品工程啟動之際,我曾提出這是文化積累的百年大計,是繁榮文藝的重要舉措。它相當有成效地提升了當前舞台藝術創作的思想內涵、文化品格和藝術質量。但十年後,我們自豪而欣喜地看到,精品工程乃是一次思接千載氣度恢弘,無論在空間的廣泛性(遍布全國各省市,並且逐漸覆蓋到邊遠地區地市縣級表演團體)和時間的持續性(歷時十年並且繼續下去)上,都前無古人,可堪載入史冊的文化盛事。是一個大時代體現國家文化意志,塑造國家文化形象,傳播核心價值體系,迎接民族文化復興的一次重要的藝術實踐。正是這一實踐, 全國藝術家激情燃燒的夢想,得以變成中國舞台上100部優秀劇目樹起的代表著國家文化標高的藝術豐碑。精品工程十年,為我們那些光榮而偉大的先賢所開辟的情彩盎然底蘊豐厚的文化歷史長河,增添了新的充盈著時代精神的文化積累,是中華民族文化記憶嶄新的延續和流淌。魯迅先生在談到魏晉時代文學時曾指出,那是一個文學自覺地時代。精品工程十年表明,在藝術上我們正在走出自在走向自為。在藝術創作規律的認識上我們正不斷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我們開始逐漸走出文化發展的迷惘,從而開始了一個具有明確清晰文化理念文化追求文化格調的舞台藝術創作逐漸“自覺的時代”。追求藝術創作高質量高品位的精品意識,已經成為文藝界的基本共識。我個人確信,在進入100部行列的精品劇目,雖然我們並不奢望它們全部成為傳世的經典,但其中有一部分劇目經過大家鍥而不舍的繼續努力,最終可能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檢驗,成為“流傳於世、家喻戶曉”的經典。部分精品劇目在國外演出的熱烈反響的實踐,證明有些精品即使放在世界舞台,放到當代世界的藝術創作系列中,也毫不遜色。

  江山代有才人出。與優秀劇目積累的同時,精品工程為一大批出類拔萃、才華橫溢的藝術人才提供了他們大展身手的舞台。他們遍布於表演、導演、編劇、舞美、燈光、作曲各個相關領域。通過精品工程的歷練,他們成為舞台藝術可持續發展的領軍人物,成為引領時代藝術風騷的藝術家。精品工程催生了新的藝術創作機制,使優秀劇目的創作、生產、修改、加工、提高、演出有章可依的,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越來越符合藝術規律的程序和流程,評審、資助機制也在不斷探索、改進。精品工程倡導一種戲比天大的藝術精神,嘉許藝術家在藝術上反復打磨鍥而不舍精益求精,力求體現綜合性的舞台藝術,質量上的盡可能的完美、嚴謹、感人。從而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改變了曾經出現過的“猴子掰苞米式”的隨意和馬虎。從而使當代中國的舞台藝術自精品工程起,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當然,我們同時也清醒地看到,100余台進入精品之列的劇目,其中相當部分劇目也仍然存在著各種藝術上的不足,仍然有提高加工的空間。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獲得精品稱號,隻是劇目進一步完善的起點,而不是完美的終點。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在我國舞台藝術領域,一劇之本的劇本已經成為制約精品創作上的主要瓶頸。有的劇本結構鬆散,狀如電視劇,多線並進,時間跨度大,戲劇矛盾不集中。有的劇本通體不錯,卻常會在結束時虎頭蛇尾,甚至狗尾續貂。有的劇本缺乏深度,人物干癟,情節遲滯。目前我國舞台劇劇本創作的種種流弊,即使在一些獲得精品稱號的劇目中也仍然時有所現。所以,精品工程下一個十年的發展,必須在劇本創作上有新的舉措、新的突破、新的提高。二是從總體上看,舞台藝術敘事仍然顯得過於的常規化。缺少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想象力,缺少唯陳言務去之的創新力度。敘事過於正面出擊,缺少靈動飛揚靈性和才華,缺少精妙的角度和構思,顯得笨重笨拙。從敘事層面來看,我們仍然停留在古典、寫實、講故事的時代。創新的力度依然有待加強,多樣化的戲劇敘事依然有待大力拓展。從而是精品工程劇目不斷獲得與時俱進的美學品格,獲得征服更多新一代年輕觀眾的藝術魅力。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精品工程第一個十年,使新世紀中國舞台藝術有了一個波瀾壯闊氣勢不凡的良好開端,讓幾代藝術家的文化夢想變成了文藝舞台上活色生香的美好現實。我們深信,下一個十年精品工程將讓更年輕一代藝術家的文化夢想,變成更美好、更姹紫嫣紅的藝術春天。使中國的舞台藝術永葆自己年輕的面容,為民族、為百姓、為世界留下更多更好的藝術精品。

 

                                                     (本文刊於《人民日報》2013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