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舞蹈作品《家園》演出劇照。中國文化報記者 陳 曦 攝
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張妮報道:10月13日至15日,“十藝節”群星獎舞蹈門類作品決賽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辦。比賽匯集了近3年來我國群眾舞蹈藝術領域的精品佳作,展現了基層群眾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13個廣場舞作品、76個舞台舞作品展開角逐,為廣大青島市民獻上了一場群眾文化的盛宴。
13日晚,13個廣場舞參賽作品依次登場,既有展現各地民族風情的作品,如充滿原汁原味膠東風情的《豪情鞭鼓俏秧歌》、展現新疆民族特色的《黑走馬》等,也有充滿濃郁生活氣息的作品。《津門太平鼓》的一位表演者說:“這部作品的舞蹈動作適合我們中老年人,廣場舞現在已經是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跳一跳鍛煉身體,心情好了,生活也順心。”廣場文化活動是備受各地群眾歡迎的文化活動形式,參與面廣、形式多樣,在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4日至15日,76個舞台舞作品在青島大劇院展開角逐。參賽作品主題貼近生活,涉及鄉土鄉情、城市韻律、兵營生活、童心童趣等多個方面,包括民族舞、原生態舞蹈、現代舞等多種形式,用朴實生動的舞蹈語言描述了老百姓生活發生的新變化,展現了基層群眾昂揚向上的新風貌。
值得一提的是,在決賽作品中,少兒舞蹈節目十分出彩,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如《學軍》講述了一群小男孩對軍營的向往和對軍人的崇拜,並學習軍人勇往直前的精神與豪邁﹔《我們的新家》以倡導垃圾分類為主題,小朋友扮演的紅、黃、藍、綠4個垃圾筒“衛士”帶著雜亂無序的“小小垃圾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新家”﹔《流動娃》則以極具表現力的舞蹈語言展現“坐著火車跟著爸媽去往廣東新家”的流動兒童的喜悅。中國舞蹈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羅斌說:“兒童創作日益成熟,藝術表現力很強,做到了雅俗共賞。兒童作品在人文層面和情感層面,激活了人們的情感點。”
對於本屆群星獎舞蹈門類決賽的作品,多次擔任評委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副院長徐麗橋表示:“群星獎作品在題材選取、編排創新程度、演員表演技巧等方面都在不斷進步。”同時,令評委們欣慰的一個現象是,不少視角獨特、有新意但其呈現方式不盡如人意的作品,都巧妙地吸納了評委在初選、復賽時給予的中肯建議,決賽時呈現出更佳的藝術表現力和舞台效果。
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明文軍認為,群星獎關鍵在於“群星”的參與,群星的舞台鼓勵群眾創作更多題材多元、形式多樣的作品。
上一篇: 群星獎音樂決賽唱出新意 |
下一篇: 河北15個非遺精品亮相恭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