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藝節”志願者:喜歡是堅守的理由
發布時間:2013-10-24 10:3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10-24
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 胡克非報道:9000名志願者是“十藝節”的一道亮麗風景。
10月12日,“十藝節”演交會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身穿藍色衣服的志願者十分顯眼。不少人跑過來向志願者問路,豈不知,這些志願者除了負責咨詢,還可以擔當解說。山東財經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大四學生王召梅是“十藝節”組委會從報名的100多個學生中選拔出的24名志願者之一,主要負責為期兩天的“十藝節”演交會。
“我們解說組每個人負責解說5個展區,分給我的是天津、遼寧、雲南等,雖然以前沒有做過解說工作,但是我們學的是相關專業,對於參展的院團、企業還是有所了解,解說起來也不會找不著詞兒。”王召梅說。通過她的觀察,兩天的時間裡,雲南展位和中孚泰集團的展位前聚集的人比較多。“可能是因為《印象﹒麗江》打響了雲南的文化品牌,中孚泰是大劇院建設領域的大企業,也會有很多人關注。”王召梅分析著,演交會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可能不陌生,但對普通參觀者來說有點太專業,通過解說,讓他們了解舞台演出的最新動態,也有利於培養觀眾。
“喜歡”是很多志願者選擇堅守的理由。10月15日,作為“十藝節”系列展覽活動之一,歐美經典美術大展在山東省博物館開展,參觀的隊伍足足排了兩公裡,展廳中最忙碌的除了工作人員外就是志願者。“此次展出的達﹒芬奇《自畫像》在意大利布拉達諾小鎮發現,經鑒定畫上有3枚達﹒芬奇指紋,是目前研究界公認的真品……”達﹒芬奇《自畫像》前觀賞的人最多,志願者任飛翔解說完,很費勁地從人群中擠出來。
任飛翔在曲阜師范大學讀歷史專業,兩年前他在山東省博物館做起了志願者。“雖然隻是志願者,我也會把它當成正事做,因為這是我的興趣。”任飛翔說,因為喜歡,自己對館裡每個廳的擺設、每件展品的知識都爛熟於心。
文華獎參演參評劇目是“十藝節”的重頭戲,劇場裡的志願者也有自己的“專業范兒”。22歲的於鬆北是地地道道的沈陽人,就讀於山東理工大學地質專業,已是大四的學生。雖然面臨畢業壓力,但聽說淄博市有“十藝節”的分會場,他還是報名參加了志願者工作。
志願者工作很瑣碎也很繁忙,於鬆北隨身都帶著心愛的快板,空閑下來就打兩下。演出間隙,於鬆北也經常給觀眾講起自己熟悉的劇目,“這龍江劇,就是二人轉演變而來的,運用數板等調動氣氛。”幾名年長的山東觀眾在於鬆北身邊仔細聽他講解。觀眾劉玉芬告訴記者,她本來對東北戲曲並沒有太深的了解,但是聽於鬆北介紹之後,萌發了強烈的興趣,希望能更多地了解這些民間傳統劇目,同時她也很感謝“十藝節”組委會安排這些優秀的志願者來服務觀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