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報道:“文華獎演出劇目一票難求”“歐美經典美術展持續火爆,長隊等候預約暫停”“群星獎曲藝決賽觀眾受益頗深”……第十屆中國藝術節開幕以來,山東各地百姓的文化消費熱情瞬間釋放。目前,“十藝節”各項活動日程過半,群眾欣賞演出、觀看展覽的熱度卻未見明顯消退。“十藝節”閉幕後,這一現象是否會延續?
10月15日,“十藝節”系列活動之一——歐美經典美術大展在山東省博物館開幕。記者上午8時趕到現場時,等待進館參觀的群眾已排起了“之”字形長龍。山東省博物館一位工作人員說:“幸虧是工作日,不然人可能會更多。”該展展示了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達利等藝術大師的354幅經典之作。山東省博物館統計數據顯示:歐美經典美術大展在此前3天預展期共接待觀眾2.3萬人次,幾乎每天都有近萬人涌入博物館。展覽策展人、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溫琴佐﹒桑弗興奮地說:“看到這麼多人排隊進入展館,我感到非常幸福。”由於預約名額滿員,山東省博物館10月19日正式暫停團隊預約,並將開館時間延長。
文化場館火爆的景象在“十藝節”開幕前便已出現。濟南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從項目主體封頂那天起,每天來大劇院周圍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十藝節”期間,由於演出實行低票價且場次多,濟南市各大演出場所成為群眾的新去處。一位當地媒體記者感嘆:“濟南市文化場館火得有點兒出乎意料。”
針對“十藝節”期間濟南文化場館訪客火爆的現象,山東大學中國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昝勝鋒分析:“國家級文化藝術活動的舉辦給文化場館帶來‘人氣熱’在意料之中,這反映了群眾對文化的強烈需求。”
10月20日晚,黃梅戲《徽州往事》在濟南山東劇院上演。開演前一個小時,龐俊華老人就來到劇場門口等候。“以前隻是在電視上看,現在來到家門口演,票價又不貴,當然要來看看。”龐俊華說,以前即使有演出也不知道,現在報紙上每天都有“十藝節”演出預告,翻一翻就記住了。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人們需要文化產品或服務滿足自身精神需求,‘十藝節’即是一次很好的機會。”昝勝鋒說,目前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合理的文化產品配送有助於激發社會文化消費潛力。作為有著“曲山藝海”美譽的濟南,“十藝節”的諸多經典大戲迎合了群眾的“文化胃口”,因此聚攏了不少人氣。
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所長涂可國認為,“十藝節”演出門票銷售火爆,受眾人群增多,預示著以山東演藝產業為代表的文化消費市場即將迎來新拐點。“推動文化消費成群眾剛性需求是‘十藝節’的重要作用之一。從目前文化場館的人氣來看,這個目標已不遙遠。”他說。
有研究顯示,目前我國文化消費熱點以休閑消遣性、娛樂性居多,文化消費整體社會環境對個體的影響較大。以“十藝節”演出為例,10月17日晚,“十藝節”壓軸重點外演劇目、西班牙拉法葉﹒亞吉拉舞蹈團全本弗拉明戈舞《卡門》在濟南上演。早在演出開始前一周,《卡門》的門票已銷售一空,最高880元的門票也被搶購。當晚演出結束後,記者在場外隨機採訪觀眾後發現,不少群眾並非出於對該節目的喜愛,更多是聽說節目好,想“湊個熱鬧”。
昝勝鋒認為,《卡門》濟南巡演反映出人們的文化消費觀念仍有誤區,要面子、攀比的心理比較多。
上一篇: 講述百姓故事 描繪社會萬象 |
下一篇: 群星獎:引領群眾文化新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