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藝術司
藝術司
王文章等代表委員呼吁:加強地方戲曲傳承保護迫在眉睫
發布時間:2014-03-10 11:2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4-03-10

    中國文化報記者 胡克非 焦 雯 張曉楠報道:戲曲是我國獨特的傳統戲劇形式,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大量農民工進城,地方戲曲呈現迅速消亡的趨勢。在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提交了《要進一步重視加強地方戲曲的傳承保護》的提案,呼吁各界共同關注我國地方戲曲的生存和發展。

    “千百年來,戲曲不僅僅是我國民眾主要的娛樂形式,也是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的重要文化載體,地方戲曲是我們民族傳承下來的最精粹的文化創造,是和人民大眾最貼近的藝術方式。1959年尚有360個劇種,2004年隻有260個劇種仍有演出,但目前有演出的地方戲曲不到200種。以戲曲劇種最多的山西為例,1982年有48種,2012年僅剩15種。”談到地方戲曲面臨的危機,王文章委員很痛心。

    王文章告訴記者,地方戲曲保護的問題並不是沒有引起重視,文化部專門出台了保護地方戲曲劇種的文件,現在210個戲曲劇種被納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戲曲的生存環境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雖然中央文化部門發了文件,但地方戲曲的直接扶植和保護還是在於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與支持。

    地方戲曲到底應該如何保護?王文章建議,由文化部組織專家,對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地方戲曲劇種的傳承保護進行專項調研,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劇種的實際情況提出指導性的意見。可以選擇一些在地方戲傳承方面做得好的院團作為示范單位加以扶持。

    王文章還提出,戲曲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應從兒童、少年抓起。戲曲教育要遵循戲曲藝術規律,要注意目前戲曲教育中表演基本功弱化的趨勢。同時培養青少年觀眾,把戲曲進校園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還可派優秀院團進校演出。

    他建議各級政府通過“購買演出”來促進院團為群眾多演出,特別是每年的傳統節日期間。同時還要大力促進發展民營戲曲表演團體,包括支持業余演出團體,各級政府要從財政上給予實際的投入,對為基層群眾演出作出貢獻的民營院團給予獎勵。最後,還要加強對地方戲曲劇本的挖掘整理和出版,加強對地方戲曲發展規律的理論研究。

    王文章呼吁:“不僅要把地方戲的研究當做一種藝術形態,還要把它視作一種文化現象,充分發揮地方戲傳承民族和地域文化、娛樂民眾的重要作用,國家和各地在規劃藝術科研項目的時候,要優先考慮地方戲的相關研究課題。”

    “聽到王文章委員的提案,我很受鼓舞。”全國政協委員、山西省文聯副主席、著名晉劇表演藝術家史佳花表示。地方戲的生存狀況本就堪憂,尤其是從去年開始,生存狀況更是雪上加霜。國有院團轉企改制,投身市場,卻遭遇市場的不景氣,原有的農村市場也莫名其妙地急劇萎縮。而許多民營地方戲曲院團的境遇更加糟糕,處於瀕臨倒閉的情況,曾經被中宣部、文化部列為典型的山西嫦娥梅花晉劇院,原有3個團300多人,曾創下年演出1500余場的紀錄,現在卻僅剩1個團80余名演員,即使這樣,仍面臨無戲可演的境地。

    “往年春節後從大年初四,他們就下基層農村演出了,一直要演到農歷二三月份才回來,但今年一個月有一兩個台口就不錯了。”史佳花說,山西地區的農村大都比較貧困,以往村民看戲多需要村裡或者村辦企業支付費用,村民自己是難以承擔一台戲一兩萬元的費用的。

    “據我統計,我們(山西)原來的民營院團有200多個,去年已經倒閉了近90%,現在活躍在舞台上的民營院團也就十幾個,形勢已經非常嚴峻。以前我們那裡選村長,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每年能演上幾場戲,現在村裡不演戲了,農民們又打麻將去了。”史佳花說,今年春節期間,她走訪了幾個村庄都是類似的情況,全無往年過年看大戲、萬人空巷的熱鬧場景。在陝西、甘肅、河北、河南等地也是如此。一邊是想要看戲的老百姓,一邊是無戲可演、面臨解散的民營院團,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市場遭遇寒冬,作為晉劇藝術領軍人物之一的史佳花,心裡說不出的著急。她呼吁國家出台一些新政策,對地方戲曲和民營院團有更好的幫扶作用,以保護傳統文化在基層的這片寶貴陣地。

    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藝術總監李梅也表達了這樣的擔憂。她說,一家身處戲劇之鄉、多部劇獲國家級大獎的地市級劇團,把百人團裁得剩下40余人,主創人員、高級職稱專家包括42歲年輕導演全部退休,樂隊僅余6人。“很多劇團在裁人之後,連基本的行當都不全了,主奏樂隊拉不齊,演《鍘美案》有人演包公沒人演秦香蓮,沒人演公主,這戲還怎麼演?”她因此建議加大對體現民族和地方特色劇種的扶持力度。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地方小劇種,各級政府要責無旁貸給予扶持,保證其有生命力地健康發展。她還表示,藝術團體的職工、普遍存在著舞台藝術生命短、文化知識面窄、行當單一、社會生存能力弱的特點,必須以人為本,對其實行特殊政策,使其沒有後顧之憂。

    據了解,去年文化部下發的《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計劃實施方案》,以劇種保護與扶持為依托,推動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健康發展,給地方戲曲工作者以鼓舞。今年文化部將組織人員對基層地方戲曲的現狀進行充分詳盡的調研,並將積極會同財政部門爭取設立地方戲曲劇種保護與扶持專項資金,以幫助地方戲曲院團度過難關。

    (實習生邱明瑜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