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策法規司
政策法規司
改革發展動態第263期
發布時間:2014-05-13 19:51 來源:政策法規司 編輯:政策法規司
信息來源:政策法規司 2014-05-13

改革發展動態

 

第263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2014年5月13

※要聞摘報※

習近平:堅持文化自信 推動中外交流

習近平主席日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中,就中華文化與“中國夢”、文明交流與世界和平的深刻關聯作出重要闡釋,引起世界積極反響。習近平主席總結偉大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他說:“中華文明是在中國大地上產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鑒而形成的文明。”此外,習近平主席還在歐洲演講中提出“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同時真誠表示:“對待不同文明,我們需要比天空更寬闊的胸懷。”(來源:《新華每日電訊》510日訊)

※部委動態※

2014年度演企經管人才培訓班啟動 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開班授課

512日,2014年度第一期全國演藝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在深圳開班。本期培訓班由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承辦,深圳公共管理教育培訓學院協辦,為期6天,來自全國60多名國有和民營演藝企業高管參加。圍繞“如何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演藝項目”,培訓班組織學員提交了項目開發案例,邀請了眾多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展開有針對性的講授。培訓班還特別邀請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韓子勇為學員解讀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申報有關政策,安排學員在深圳文博會現場進行學習交流。(來源:文化部改革辦)

財政部摸底中央文化企業混合所有制發展情況

財政部近日發出通知,為更好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有關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求,全面調查、了解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中央文化企業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情況。統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包括企業的股權混合、項目投資的混合、與境內民營資本的混合、境外與其他資本的混合情況。統計內容包括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基本情況、混合方式、混合前後的股權比例、治理機制、取得的成效或存在的問題、改革建議。(來源:財政部網站512日訊)

※演企視窗※

天津兒藝“制作人制”催生原創新劇

由天津市兒童藝術劇團、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繁榮戲劇工作室制作的大型互動兒童劇《阿裡巴巴與四十大盜》將於531日、61日晚在天津首演。據悉,僅在“六一”期間,天津兒藝就有4台劇目在本市演出,此外,還不斷接到很多外地演出商的邀約。天津兒藝副團長陳冀東認為,兒藝取得這樣的成績關鍵在於制作中所推行的“制作人制”。天津兒藝先後成立多個工作室,制作人可以自由從劇團的人才庫中選擇適合的演員,整個劇組集體創作,這大大激發了演員的創作活力與不斷進取的心態,使得以前兒童劇創作中存在的極度缺乏原創劇本、形式單一等頑疾得到了解決。(來源:《天津日報》510日訊)

※數據點擊※

調查發現: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陷入“怪圈”

512日,《中國農民狀況發展報告﹒社會文化卷》發布。該報告調查發現,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陷入了重輸入輕培育、重硬件輕軟件、重建設輕維護的“怪圈”。統計顯示,在169個村級有效樣本中,93.49%的村庄圖書閱覽室的投入主體是上級政府或村委會,由農民或其他組織投入的佔比為1.18%﹔老年人活動中心投入主體為上級政府或村委的村庄佔比為90.74%5.56%的投入主體為農民或其他組織。可見,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主體培育方面重視不夠。(來源:中國新聞網512日訊)

※地方動態※

河北省多措並舉支持轉制院團發展

為支持轉制院團發展,促進全省演藝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河北省文化廳近日會同11個部門,聯合出台了《關於落實文化部等九部門〈關於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將轉制院團納入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中央和省設立的其他有關專項資金和基金,符合條件的,通過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轉制院團發展和創新項目,鼓勵和引導轉制院團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來源:《中國文化報》512日訊)

※文化產業※

重慶將建西部國際版權總部基地 提升文化產業

512日,重慶市版權局、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和協信地產有限公司,近日在京簽署“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版權總部基地”項目合作框架協議,該項目將推動中國版權保護及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帶動中國西部地區版權事業和產業的發展。據悉,此次三方共同推動的“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版權總部基地”項目,在功能上包含:版權公共服務功能(版權咨詢、版權展示、版權評估、版權代理、版權交易、投融資服務、人才培訓等)、文化演藝功能、會展及國際交流功能以及配套服務功能。(來源:《重慶日報》513日訊)

※公共文化※

廣西南寧創新服務模式 讓流動公共文化服務走進千家萬戶

近年來,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局積極探索流動公共文化服務新路子,通過“流動圖書館”、“流動文化館”、“流動大舞台”等流動文化服務平台,建立起了靈活機動、方便群眾的流動文化服務網絡,有效地擴展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提升了公共文化資源利用率,縮小了城鄉文化服務水平差異。在服務重點上,突出公共文化服務的薄弱地帶和弱勢群體,讓優質的文化資源主動流向難以享受固定文化服務的地區和人群。在服務模式上,採取“上門服務”的方式,充分體現方便快捷的特點,公共文化服務走出家門,走入千家萬戶,真正做到了“動”起來。(來源:南寧市文化新聞出版局)

※標題新聞※

◆河北政協委員:依托區位優勢建環京津文化產業園(來源:《河北日報》512日訊)

◆重大文化項目成陝西旅游新引擎(來源:《中國旅游報》512日訊)

◆首屆江蘇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啟動 設“紫金獎”(來源:中國新聞網512日訊)

◆文化立法刻不容緩(來源:《光明日報》512日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席滿琴 聯系電話:010-8353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