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策法規司
政策法規司
改革發展動態第312期
發布時間:2014-11-06 16:31 來源: 編輯:政策法規司
信息來源: 2014-11-06
 
改革發展動態

312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改革發展研究中心 2014116

※要聞摘報※

國務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

115,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助力創新創業、升級“中國制造”。會議稱,進一步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一要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鼓勵創新創造。加強重點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大力打擊各種侵權行為,將惡意侵權納入社會信用體系。二要促進專利、版權、商標、植物新品種等的創造和運用,向社會特別是創新者免費或低成本提供知識產權基礎信息。三要建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目標評估制度,促進創新成果轉移轉化。四要加大財稅金融支持。運用財政資金引導和促進科技成果產權化、知識產權產業化。(來源:中國政府網115訊)

※部委動態※

蔡武: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國民經濟加速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文化部部長蔡武在《人民日報》撰文稱,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國民經濟加速融合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正發生廣泛深刻的變化,資源環境的約束和壓力日益突出,經濟轉型要求迫切,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處在產業鏈的高端,不僅具有高增值性、低能耗、等特征,而且對提升各行業產品和服務質量增加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既對推動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乃至整個文化產業帶來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來源:《人民日報》115訊)

※演企視窗※

江西省首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尋夢龍虎山》12日上演

1112,江西省第一部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尋夢龍虎山》將正式與觀眾見面。據悉,《尋夢龍虎山》有著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還將引用大量的裸眼3d等高科技技術,並將這些水、聲、光、電等元素全部有機地結合了龍虎山丹山碧水的秀美風光,最大限度地去表現人間仙境、千年道都的獨特魅力。《尋夢龍虎山》整台演出以歌舞、戲劇、娛樂節目為主,兼有水上芭蕾、雜技等體育運動表演。該演出由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女士和龍虎山旅游集團公司共同打造。(來源:《南昌日報》116訊)

※數據點擊※

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資助項目名單公示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官方微信公共賬號“國家藝術基金”發布的《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資助項目名單的公示》,國家藝術基金2014年度共資助項目394項。其中,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大型舞台劇和作品81項,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小型舞台劇(節)目和作品100項,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79項,人才培養資助項目41項,美術書法攝影創作人才資助項目93項。(來源:國家藝術基金官方微信公眾賬號116

※市場動態※

微電影市場規模破百億並將持續增長

據中國電影教育信息情報研究中心和北京電影學院聯合編著的《2013中國微電影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國內的微電影產量已經超過1萬部,微電影已經成為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微電影主要依靠網絡付費、廣告植入、點擊量分成的互聯網盈利模式,許多微電影由於投資金額相對較低,在制作之初已經通過廣告植入收回了大部分投資成本。以微電影《女人公敵》為例,不僅獲得了上線25天超過5億人次的點擊率,由於自身的內容定位,還獲得了多家化妝品公司的廣告投資。(來源:《北京商報》116訊)

※文化產業※

前三季度蘭州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4.4億元

數據顯示,2014年蘭州市政府投入文化產業專項資金2000萬元,1-9月份,蘭州市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725.91億元,其中文化產業增加值34.4億元,佔GDP比重為2.52%,增速為25.9%。目前,蘭州擁有文化產業機構數3042家,從業人員5.01萬人,資產總額211.38億元。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蘭州市共有民營文化企業2657家,佔全市文化產業機構數的87.3%,較2013年增加20.7%﹔從業人員2.58萬人,佔全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的51.6%﹔總資產98.71億元,佔全市文化產業總資產的46.7%,較2013年各項指標增速均在兩位數以上。(來源:《蘭州晚報》116訊)

※公共文化※

山西省財政1000萬元購買公共演出服務

山西省財政近日下達2014年省級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於購買公共演出365場。一是直接購買,即對於公益性演出服務,直接面向社會公開購買。直接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價格按藝術種類區分,價格從2萬元至7萬元不等﹔省直院團赴基層演出按場次補貼。承接主體可以是國有和民營文藝院團,也可以是能夠滿足購買需要的其他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二是定向補貼,即對省直院團深入基層特別是貧困縣開展公益演出或惠民演出,給予演出團體補貼。(來源:《三晉都市報》115訊)

※地方動態※

“十藝節”後 山東劇場發展有妙招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落幕至今,山東各地劇場根據自身特點,著力探索能發揮劇場優勢的運營思路,並取得了一些經驗。其中,地理位置優越的劇場通過打造品牌,積累了大量人氣﹔而山東省內“二線”劇場則通過實行低票價、主打文化惠民吸引觀眾。此外,山東還成立“山東演藝聯盟”、“山東漁場院線”,通過抱團取暖的方式聯合在一起,聯合引進劇目,甚至聯合打造劇目,充實基層劇場的演出內容。據悉,山東還在制定《劇場等級劃分與評定標准》,這將是國內首個劇場地方標准。(來源:《中國文化報》116訊)

※標題新聞※

◆上海將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送體系(來源:《解放日報》116訊)

◆北京東城區文創人才引進將設門檻(來源:《北京日報》116訊)

◆成都出台保護歷史建筑政府規章 挂牌保護六類老建筑(來源:中國新聞網116訊)

2014APEC:“京味兒”文化秀主場(來源:《中國文化報》116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聯系電話:010-81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