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政策法規司
政策法規司
改革發展動態第339期
發布時間:2015-02-27 16:20 來源: 編輯:政策法規司
信息來源: 2015-02-27
改革發展動態

339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2月17

 

部分省份2015政府工作報告文化相關內容盤點(上)

 

編者按:新年伊始,全國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各省(區、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其中總結並規劃了2015年的文化工作。第339期和第341期《改革發展動態》選取部分省(區、市),整理了《政府工作報告》中與文化相關的內容,供讀者參閱。本期為京、津、晉、蒙、滬、皖、魯7省(區、市)相關內容。

 

※北京※

2014年,北京持續改善民生,制定實施促進文化消費的意見,積極發展體育事業,群眾文化體育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北京在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夠均衡,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方面還存在隱患,保障改善民生任務繁重。

2015年,北京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立足全國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促進科技文化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

提升首都文化軟實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出台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意見,加快建設北京市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基礎設施,引導文學藝術繁榮發展,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發展,做好“三山五園”、周口店遺址、長城文化帶的保護利用,加強歷史文保區修繕整治與改造更新,保護好歷史文化名城這張“金名片”。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國有文化單位分類改革,建立已改制院團的長效扶持機制,完善文化投融資體系,支持北京文化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發展,培育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落實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建設發展和產業提升規劃,抓好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中國樂谷、懷柔影視產業示范區建設,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科技、旅游、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擴大對外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貿易發展和文化走出去,增強首都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厚植創業創新文化。出台促進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的政策措施,建設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依法懲處侵權行為。實施中關村“創業中國引領工程”和公眾參與創新行動計劃,營造有利於科技、文化創新的社會氛圍。

大力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等6大領域消費工程,積極促進大眾消費。辦好惠民文化消費季等系列活動,促進文化和體育消費。

 

※天津※

2014年,天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物流、科技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不斷壯大文化惠民工程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再創佳績,創作了紀錄片《五大道》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京劇藝術節,國家3D影視創意園、天津出版產業園投入運營,國家海洋博物館加快建設。

2015年,天津將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提升文化旅游、養老家政、健康醫療、教育培訓等生活性服務業水平,服務業佔全市經濟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支持發展文化產業,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出文藝精品,講好天津故事。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圖書檔案、科普等事業。

 

※山西※

2014年,山西制定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設立戰略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及旅游文化體育產業三支投資基金,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4%,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省級重點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示范項目創建工作正式啟動,“文化惠民在三晉”系列活動扎實開展,政府購買公共演出服務全面推行,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繁榮發展。

2015年,山西將提升服務業規模和水平。落實好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統籌推進旅游休閑、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促進旅游與文化深度融合,塑造山西旅游品牌,推進區域合作,打造精品線路,培育骨干企業,完善配套設施,推動旅游業由觀光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並重轉變。

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鞏固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成果,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進山西晉劇藝術中心、少兒圖書館和古籍保護中心建設,抓好市縣文化場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在三晉”系列活動,抓好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推進文藝院團下鄉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抓好《山西文華》叢書編纂工作,推進鄉村文化記憶工程,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加快推進重點文化產業園和文化保稅區建設,發展壯大骨干文化企業,支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科技、農業、體育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數字出版、動漫游戲、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促進金融資本投向文化產業。

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倡導全民閱讀。加強對外宣傳和文化交流,講好山西故事,提高三晉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塑造山西改革發展新形象。

 

※內蒙古※

2014年,內蒙古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文化、信息等產業穩步發展,旅游業總收入增長28.7%。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開展“放歌草原?書寫百姓”主題文化實踐活動。出台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支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和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新聞廣播影視、哲學社會科學等各項事業繁榮發展。

2015年,內蒙古將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准化、均等化建設,出台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准推動首批自治區公共文化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加強對精品創作演出的扶持引導,推進內蒙古文化藝術長廊建設,繼續抓好重點舞台劇目精品創作、草原文學精品創作和優秀蒙古文作品翻譯工程。加大重點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促進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繁榮發展社會科學、廣播影視等事業促進新型媒體與傳統媒體協同聯動、融合發展。

積極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實施文化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推動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健全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庫,培育文化產業主體,充分發揮大企業大項目的帶動作用,扶持發展特色中小微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文化企業和品牌,引導開發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項目。搭建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投融資平台,擴大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

努力提升對外文化交流水平。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提升草原文化的對外影響力。

 

※上海※

2014年,上海文化和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持續推進。完善需求導向、社會化供給的公共文化內容配送機制,推出促進電影產業發展、加強文化金融合作等政策,組建新文廣集團。

2015年,上海將加快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

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升級。促進信息服務、旅游會展、健康養老等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推進桃浦、南大、吳淞、高橋等區域轉型發展,探索科技創新、商務商貿、文化創意等多功能、復合型社區建設。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開發。

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公共文化內容配送網絡,健全公共文化資源市區聯動機制。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雲和數字博物館群建設,啟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專業化、社會化管理試點。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健全文化創投引導基金運作機制,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加快國際影視園區、音樂產業創新基地建設,培育電影、音樂產業集群。推動網絡視聽、數字出版、藝術品交易等產業發展,建設設計之都。加快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拓寬文化“走出去”渠道。

支持文藝創作出精品、出人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在兼收並蓄中提升文化原創力。實施青年文藝人才培養計劃,完善來滬文藝人才扶持政策,促進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引導文藝工作者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安徽※

2014年,安徽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啟動建設公共文化省級示范區、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試點。大運河(安徽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8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居全國第3位。

2015年,安徽將大力促進居民消費。實施養老健康家政、信息、旅游休閑、住房、綠色、教育文化體育消費工程。認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支持旅游發展政策措施。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支持旅游產品開發和營銷體系建設,推進旅游與文化、生態、健康、養老等產業互動融合培育壯大金融保險、文化創意、工業設計、科技服務、檢驗檢測、會展等產業。

持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持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不斷增強文化實力和競爭力。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市縣文化場所建設,建設3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200個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完成564020戶以下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廣泛開展農村電影放映、送戲進萬村、送文藝下基層等活動,加強群眾文化輔導員隊伍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標准化試點,推行公共圖書館縣鄉總分館制運行。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大力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進一步做好參事文史、檔案和地方志工作。

提高地方文化影響力和文化產業競爭力。推動文藝精品創作和文化品牌建設,豐富傳統文化和區域特色文化表現形式,積極開展國際國內文化交流活動,弘揚徽文化,傳播徽元素,彰顯徽風皖韻的生機活力。加快文化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出版、發行、廣電、報業等產業規模和競爭力,積極培育文化電商、文化服務貿易等新興業態,創建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深化文化企業改革,鼓勵骨干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兼並重組和跨國經營。

 

※山東※

2014年,山東公益性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40%。成功舉辦孔子文化節和青島世園會。

2015年,山東將積極發展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文化創意、現代物流、信息技術、律師事務、會計審計、知識產權評估等生產性服務業。

努力實現科技和文化融合發展新突破,在提高產品和服務科技含量的同時,增加其文化元素的價值。

弘揚齊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推進公共博物館、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館、圖書館、美術館免費開放。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組織實施“鄉村記憶”工程,逐步在每個鎮村都建立起自己的文化活動室和歷史紀念室。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

弘揚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推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辦好“文化惠民、服務群眾”實事。鼓勵創作一批具有齊魯風格、中國氣派的精品力作。深入實施文化產業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建設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聚區、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加快促進文化藝術與金融融合發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高翔宇 聯系電話:010-810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