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346期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3月20日
一周重要新聞回顧
※部委動態※
廣播影視業3個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
國務院日前印發決定,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其中,新聞出版廣電行業3個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分別為: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單位設立審批,內資電影制片單位設立審批,電影制片單位以外的單位獨立從事電影攝制業務審批。設立出版物進口經營單位審批,設立出版單位審批,境外出版機構在境內設立辦事機構審批等7個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保留。(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報》3月18日訊)
西部地區部分文化企業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執行<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公告指出,設在西部地區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中新增鼓勵類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當年度主營業務收入佔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自2014年10月1日起,可減按15%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據悉,該《公告》自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來源:中國經濟網3月18日訊)
※演企視窗※
襄陽版武俠舞劇《射雕英雄傳》今年6月起全國巡演
3月17日下午,香港舞劇團、湖北省演藝集團與襄陽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簽約,三方將聯合打造武俠舞劇《射雕英雄傳》。該劇導演,香港著名編舞大師梁國城表示,2014年,金庸先生特別授權同意改編《射雕英雄傳》。之後,香港舞劇團、湖北省演藝集團針對港台地區觀眾推出了現代舞版的舞劇《射雕英雄傳》。此次“襄陽版”將在現代舞版的舞劇基礎上,融入更多的民族舞、傳統舞,從而符合內地觀眾口味。(來源:《楚天快報》3月18日訊)
寧夏演藝集團推出大型舞台劇《絲路天歌》
由寧夏演藝集團排演的原創大型舞台劇《絲路天歌》日前在寧夏人民會堂上演。據寧夏演藝集團總經理范晉國透露,《絲路天歌》的前期策劃、籌備、修改經歷了一年多時間,先後在北京、銀川多次召開研討會。同以往成功排演的大型舞劇《花兒》一樣,《絲路天歌》同樣借助了“外力”。范晉國透露,《絲路天歌》在銀川首演後,將在寧夏各地巡演,條件成熟後將晉京演出。(來源:《光明日報》3月17日訊)
※改革聚焦※
四川復興鄉“眾籌”了一個文化站
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復興鄉,有個“遠近聞名”的文化站。與其他文化站一樣,這個文化站裡6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藏書室、多功能舞蹈室、公共電子閱覽室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不同的是,這個籌建於2009年的文化站,是由政府投入20萬元,全鄉群眾捐款、捐樹、捐砂石,投工、投勞“眾籌”而成。文化站有了,但鄉鎮能用於基層文化設施維護的資金本來就有限,設備修繕、場館維護、水電開支都需要錢,因此文化站的後續管理成了村民們一大心病。(來源:《四川日報》3月18日訊)
※數據點擊※
2015年中央文化體育與傳媒預算支出達249.21億元
3月17日,《關於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全文正式下發。報告指出,2014年,全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共計508.15億元,完成預算的99.2%,增長8.3%。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22.69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285.46億元。此外,2015年安排中央本級的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達249.21億元,增長6.4%。(來源:中國經濟網3月18日訊)
中國成全球增速最快電影票倉
美國電影協會數據調查顯示,2014年全球票房收入增至364億美元(約合2300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了1%,其中104億美元來自美國和加拿大,雖然美國和加拿大佔全球票房的基數大,但是相較2013年的票房收入則下降了5%,而中國的票房收入為48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4%。盡管中國票房收入總額尚未趕上美國,但中國電影票房持續、快速的增長,使中國成為全球票房收入增長的主要集中地。(來源:《北京商報》3月17日訊)
※市場動態※
專業劇場主要收入仍靠政府補貼
近日,文化部財務司發布的《全國專業劇場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專業劇場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推動藝術市場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總體上看,專業劇場的總量還明顯不足,運行管理機制仍不健全。報告還指出,相較演出收入和配套設施及其他服務收入,政府補貼仍是專業劇場的主要收入來源。應進一步明確專業劇場的性質,制定相關標准規范,培育健康的市場環境。(來源:《北京商報》3月19日訊)
湖南電廣傳媒聯姻美國獅門影業
3月18日,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電廣傳媒”)在長沙宣布與美國最大的獨立電影制作商獅門影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未來三年內,電廣傳媒與美國獅門影業將以15億美元的總資金合作開展影視項目合作,以及網絡視頻、主題公園等衍生產品的開發。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海外內容合作項目。據悉,這次的合作期限為3年,其中中方佔資25%,美方出資75%,雙方將聯手打造14部電影,在全球范圍進行發行。(來源:《南方日報》3月19日訊)
※文化產業※
上海數字出版年增長37.5%網絡文學佔全國八成市場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近日透露,2014年上海數字出版產業全年營業收入達658億元,比2013年增長37.5%,佔上海市新聞出版比重達37.3%。在網絡游戲方面,上海2014年網絡游戲產業合計營業收入預計377億元,佔全國的1/3。網絡文學領域,上海網絡文學整體規模已佔全國市場的近80%。此外,啟動於2009年的“滬版圖書數字化項目”在2014年完成,共制作了覆蓋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近5萬本滬版數字圖書。(來源:《人民日報》3月19日訊)
新疆24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授牌
3月18日,新疆24家單位分別獲得“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授牌。據悉,本次國家級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命名及授牌歷時5個多月,共收到12個地州(市)近60份申報材料。新疆文化廳將對獲得“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企業實施動態管理,發現不符合評選命名管理辦法要求的,或發揮引領、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的,將按規定摘牌。(來源:《光明日報》3月19日訊)
※地方動態※
山西補貼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建設
山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和省財政廳日前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建設的通知》。按照《通知》,山西將使用省級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採取“先補後建”和“先建後補”兩種方式,對不同情況的縣級城市數字影院建設給予不同數額的資金補貼。據了解,2014年,山西已實現了地市級以上城市數字影院全覆蓋,全省城市影院票房收入達到3.91億元,同比增長36.1%,放映場次70萬場,觀影總人數為1103萬。到電影院觀影已經成為山西群眾文化消費的主要選擇之一。(來源:《中國文化報》3月19日訊)
廣東打造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
廣東省文化廳與汕頭市人民政府近日共同簽署《關於共建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加快文化強市建設合作協議》。據了解,該合作協議涉及領域廣泛,包括共同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標志性文化設施建設運營、重大文物保護項目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打造文藝精品、華僑華人文化研究展示、打造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汕頭市文化“走出去”、試驗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和會展業10個方面,囊括了文化建設的各個重點領域。(來源:《中國文化報》3月19日訊)
※他山之石※
比利時:文化立法突出社會效益
在比利時,政府為了確保文化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擴大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通過政策、法規、津貼鼓勵和支持文化領域各項事業發展,值得借鑒。通過立法,期法語區成功建立了意見機構制度,它實際上扮演了政府與藝術家中間人的角色,保證了雙方思想與意願傳達的暢通。由下而上講,意見機構比政府更接近藝術家,在制定政策時更能夠從實際出發、從民眾的願望出發;由上而下講,意見機構比藝術家更接近政府,在引導文藝發展時能抱有大局意識,更看重積極的社會效益。(來源:《中國文化報》3月19日訊)
※標題新聞※
◆2015年文化產業創業創意人才系列培訓在京啟動(來源:文化部網站3月17日訊)
◆宋城演藝:進軍互聯網演藝業(來源:《經濟日報》3月19日訊)
◆博物館夜間開放效果雖佳難度大?(來源:《廣州日報》3月18日訊)
◆文化貿易政策:落“地”方能花開(來源:《國際商報》3月20日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高翔宇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47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4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