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373期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6月23日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面面觀
※編者按※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數量已超過2000家,分布於全國各地。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現狀如何?面臨著什麼樣的問題?國外文化創意產業園的模式是什麼?本期《改革發展動態》或將提供一些答案。
※發展現狀※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有望達到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尤其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文化產業更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從2007年開始,園區建設呈現出爆發式增長的態勢,2008—2012年期間,全國共建成各類園區1122座,年均增速42.2%。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文化產業園區數量已超過2000家,各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多達500余家,其中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336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0家,分布於全國各地。
從園區的整體布局來看,全國已初步形成六大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以北京為主的首都創意產業集群,以上海為主輻射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長三角創意產業集群,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創意產業集群,以昆明、大理、麗水為主的滇海創意產業集群,以西安、重慶、成都為首的川陝創意產業集群及以長沙為核心的中部創意產業集群。
※國內模式※
目前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從形成的原動力及其功能方面來看,主要分為藝術家主導型、政策導向型、開發商主導型三種。
藝術家主導型園區
藝術家主導型園區是指藝術家自動聚集和自動孵化形成某個產業集聚後由政府或開發商統一管理,政府對已經形成的園區進行合理和有效的指導管理,把握好藝術生產社會標准效益,引導園區有效發展。
最初的文化產業積聚出現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舊廠房、倉庫內。這類產業由於創業之初付租能力普遍不高,是在租金和文化空間環境兩要素下自發形成聚集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舊廠房是中國文化產業園的雛形。
這是創意產業園區最早的開發方式,得益於藝術家們專業知識的儲備,園區的文化藝術價值在開發中被深度挖掘並凸顯出來。藝術家開發力度十分有限,而且沒有房地產開發和市場運作的相關知識,同樣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實際運作中的幫助。北京798藝術區、宋庄原創藝術與卡通產業集聚區、上海M50、成都藍頂藝術中心、深圳大芬村等都是此類園區。
政策導向型園區
政策導向型園區是指政府規劃建設或大力推動並進行統一管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這是我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重要方式。政府導向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般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政策支持、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特定的園區發展方向。
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中心土地日漸稀缺,舊城改造成為大勢所趨,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文化產業對市中心舊廠房的重新利用既可以保存城市歷史的痕跡,又能夠節約舊城改造的費用,所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各級政府部門越來越重視對舊廠房的開發利用,相繼將一些廠房進行更新和改裝,或新建一塊區域進行規劃,集中發展某類型文化創意產業,大量投資建設基礎設施,為企業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務平台,實行招商引資特殊優惠政策,吸引行業內重點龍頭企業人駐,最終形成集聚區。
近幾年來,我國各地政府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都相繼規劃和建造了一系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如北京市規劃了DRC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基地、中國(懷柔)影視基地,杭州市政府規劃建設了“杭州市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昆明市也著力打造14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開發商導向型園區
開發商導向型園區是指由開發商投資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一般由資本雄厚的民營企業或私營企業對園區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操作方便、適用面廣,而且節省人力物力、效率高,具有較好的市場調節作用,比起藝術家主導型更易產生經濟效益。
開發商的介入,可以為文化產業園的開發和經營模式帶來全新的思維和模式。南京1912街區、創意東8區、上海8號橋、杭州樂富﹒智匯園等都是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的。杭州樂富﹒智匯園是由一家房地產商將標准廠房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整體形象包裝,吸引創意設計類企業入駐,形成文化創意產業集聚。
※選址要素※
一是人才資源半徑。文創產業關鍵在人才,而人以群分,人才是有活動半徑的。通常文創園區選址必須要考慮到行業人才的快捷引進,如果選址不利於人才聚集,那麼無疑大大阻礙了園區成長。
二是市場交易半徑。文創行業的交易成本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選址因素。其中包括品牌展示、信息發布交流等交易活動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等,如果選址造成交易半徑過大,不僅品牌無法展示,交易也大程度地滯後於市場,這對於園區是致命的。
三是行業資源半徑。文創行業是一個資源聚集型行業,包括行業的商業資源、品牌資源等,隻有在不斷的展示和交流中,才可能激發創意靈感,產生新的商機。作為文創園區,在需要的時候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索取到相應的資源,不然就難以超越對手。
四是信息資源半徑。文創產業是一個信息化競爭的產業,是一個與時尚和信息結合最為緊密的產業。閉門造車的文創產業是無法想象的。所以,園區選址往往在信息交流頻繁的區域,每天感受新鮮事物,才可能不斷用靈感引領創意。
五是城市文化半徑。對於文化類企業來說,與城市文化資源之間的距離,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文化企業往往願意入駐那些緊鄰城市文脈中心、或選址在城市文化地標建筑附近的園區,這對於企業品牌形象無疑是十分有價值的。
※存在問題※
從全國范圍來看,園區項目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盈利困難等現象屢有發生。
其中,藝術家主導型園區的弊端在於政府或開發商介入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園區原有的生態平衡,高漲的房租等導致一些入駐企業的退出,或與創意產業無關企業的進入。同時,隨著城市中心城區的不斷外擴,政府規劃經濟用地與文創產業園生存空間持續拉鋸。GDP重壓下的土地財政向城區周邊爭地,原有文創產業園的可用范圍步步緊縮。部分產業園由於區位受限,難以保證後續發展。
政策導向型園區具有不可避免的劣勢,依靠單一的行政手段管理園區會導致市場的調節作用較難發揮,管理者與企業缺少對話,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同時,由於全部由政府投入建設,並全程監管和運作,對政府的財政實力要求較高。
開發商導向型園區往往追求單一的經濟效益,很少考慮社會效果和文化效果。由於開發商關注的是商業經營的“利潤短期目標”,與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從“形成—發展—成熟”的長期目標相矛盾,單純由開發商來主導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片面性和短視性,不利於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成與發展。迫於資金壓力,開發商通常將文化產業的特點用於產品開發和營銷包裝上,而並非實質性的引入文化產業進行發展,甚至是引進一些非文化創意類企業入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政府的規劃和專家的指導。
※專家觀點※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吳江波:數量眾多的文化產業園區中,有70%以上處於虧損狀態,真正盈利的不超過10%。
北京社科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建立園區不是重復低端產業,而是要轉變發展方式,促進文化產業升級。同時要嚴把文化產業園的審批手續,嚴格調控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數量,杜絕園區建設中出現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和一哄而上現象。
中共中央黨校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剛:國內文化創意產業園大多以“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發展“模式建設,通過政策和財政扶持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源、市場、配套設施等要素在園區集聚,憑著優惠政策招商建園,而不是市場力量自發驅動。
東方意象文創機構總裁、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劉結成:2014年,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3.0時代,與此相對應,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進入了3.0時代。在“新常態”的形勢下,3.0時代的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都形成了七個新特征,即更加“泛在化”、虛擬園區開始快速發展、國家化探索涌現、與金融合作更加深入、融合化發展加速、眾籌園區出現、圍繞文化創意產業生態體系建設等。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總經濟師朱李鳴:文化產業園區要有“進”有“出”。目前一些文化產業園區有名無實,變成一些地方發展房地產的賣點,此類園區缺少文化內涵,盈利模式也比較模糊,因此建立園區退出機制十分必要。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向勇:文化產業不是一般的經濟門類,它以文化創意和版權為核心。因此,發展文化產業須具備一些基礎條件,包括區域經濟實力、文化市場規模、人才儲備和產業發展的配套資源等。不是所有區域都適合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更不是隨便劃塊地就能建文化產業園。
※歐美模式※
創意產業園區作為一種產業集聚的形式,最早興起於歐美國家,在那裡,創意產業園區有舊廠房轉型模式、歷史文化區延續發展模式和政府主導模式。但園區能否持續發展,形成方式並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核心競爭力來自於園區的發展模式。
以文化為核心
以文化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園區,文化藝術氛圍比較濃厚,其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是促使創意工作者入駐的主要原因,也是吸引顧客參觀、引發交易行為並推動園區發展的重要因素。這類園區比較典型的是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迪士尼主題公園等。
以科技為核心
以科技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園區,首先根植於園區所在地的科技人才優勢,同時又通過其創意活動吸引更多人才。這類園區中以新技術、新媒體、設計服務為創意方向的較多。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昆士蘭科技大學,正是美國硅谷、加拿大BC省動畫產業園區、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最初支撐點。
以城市為核心
綜合品牌、寬容程度和經濟實力,共同構成了以城市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要素。這類創意產業園區包括紐約蘇荷區、法蘭克福會展園區、溫哥華格蘭維爾島等,集中於藝術展示、時尚經濟、會展經濟等對環境(包括城市環境和人文環境)要求較高的文化創意行業。在這類創意產業園區,城市經濟發展促進創意產業園區發育,園區的欣欣向榮又反過來推動城市經濟增長。
以產業鏈為核心
以產業鏈為核心的創意產業園區,內部企業相互合作、緊密關聯,在某個有限區域內形成利益共同體。這種利益相關的捆綁式生存,促進了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能夠產生較大的抗風險能力,使各自價值實現最大化。國好萊塢影視制作基地,最初因為米高梅、派拉蒙、20世紀福克斯、環球等七大影業公司的相繼落戶,才有了今天龐大的電影園區。
(綜合《中國文化報》、《中國企業報》、新華網、中國經濟網等整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孫萌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75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37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