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第402期
文化部政策法規司改革指導處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資訊部 2015年10月9日
一周重要新聞回顧
※要聞摘報※
劉奇葆:用文化滋潤生活 讓戲曲回到民間
10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來到安慶市,深入鄉村、街鎮和文化單位,實地考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地方戲曲傳承發展等情況。劉奇葆指出,劇團要多下基層。戲曲必須走向民間、回到民間,回到發展的源頭。劇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創作扎根在民間,把舞台搭建在民間,真正演起來、忙起來、活起來、富起來!(來源:安慶文明網10月8日訊)
※部委動態※
國務院鼓勵文化產業領域發展O2O模式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 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要大力推動吃住行及旅游、娛樂等生活服務業在線化,促進線上交易和線下服務相結合,提供個性化、便利化服務。支持住宿企業開展在線訂房服務。鼓勵交通客運企業、旅游景點及文化演藝單位開展在線訂票、在線訂座、門票配送等服務。由此看來,文化產業領域的O2O模式將會大勢發展。(來源:中國經濟網9月30日訊)
財政部公布第二批PPP示范項目名單 文化類項目共16個
9月29日,財政部發布通知,確定北京市興延高速公路項目等206個項目作為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總投資金額6,589億元。據統計,其中涉及文化、體育和旅游的項目共計16個,佔本批項目的7.77%。文化類項目涉及河北、吉林等8個省市,其中河南省項目數量最多,為5個﹔雲南省緊隨其後,共有4個項目入選。(來源:中國經濟網9月30日訊)
※演企視窗※
實景演出《邊城》“十一”爆棚 體現湘西民族文化
改編自文學巨匠沈從文原著的大型實景演出《邊城》自今年4月1日首演以來,因其原汁原味體現了湘西民族文化而愈來愈受觀眾的喜愛與贊美。《邊城》投資方湘西煙雨鳳凰旅游演藝有限公司透露,在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前來觀看這部大型實景演出的觀眾每晚爆棚,演出每晚都加演了一場。數據顯示,10月1日至7日,《邊城》觀眾總人數達16858人。(來源:中國新聞網10月8日訊)
宋城演藝“黃金周”接待游客同比增幅超4成
2015年十一期間,宋城演藝旗下杭州、三亞、麗江、九寨、泰山五大千古情系列及宋城旅游區共計接待游客同比上升愈40%。2015年初,宋城演藝制定了“積極打造宋城生態,全面擁抱互聯網”的戰略目標,並於3月份通過收購六間房轉型為O2O的平台型企業,未來,公司將以連接“人與娛樂”為目標,圍繞“粉絲經濟”,以IP為源動力,以現場娛樂、互聯網娛樂和旅游休閑三大平台為載體,打造“現場娛樂+互聯網娛樂+旅游休閑+IP”四位一體,相互聯動的綜合性娛樂生態圈。(來源:《證券時報》10月8日訊)
※改革聚焦※
游戲游藝場所總量和布局規劃行政性規定被取消
近日,文化部和公安部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游戲游藝場所監管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取消了對游戲游藝場所總量和布局規劃的行政性規定。《通知》指出,省級文化行政部門可以根據《娛樂場所管理條例》規定的條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按照方便市場主體准入、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原則,統一制定本地游戲游藝場所設立地點的認定標准和測量標准。(來源:中國經濟網9月28日訊)
※數據點擊※
70.3%受訪者關注故宮刻字事件
近日,一對情侶在故宮三百年銅缸上刻字,再一次引發了公眾對文物保護的關注。據故宮工作人員說,此類刻畫事件,故宮每年都會發生。一項在線調查結果顯示,70.3%的受訪者關注故宮刻字事件。如果看到他人破壞文物的行為,54.4%的受訪者會制止。64.0%的受訪者建議應該加強文物保護教育,61.8%受訪者建議嚴格實施毀壞文物游客“黑名單”制。(來源:《中國青年報》9月28日訊)
2014年中國入境游收入躍居全球第三
《2015中國旅游業發展報告》成果日前在武漢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內地公民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億人次大關,達到1.1億人次,增長速度達到18.7%﹔同時,出境旅游消費總額連續5年穩居全球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場,帶動了全球旅游行業的發展。2005年至2014年我國國內接待游客人次持續增長,國內接待游客人次由12.12億人次增長到36.11億人次,近10年年均增長率高達12.9%﹔國內旅游總收入由5286億元增長到30312億元,近10年年均增長率高達21.4%。入境旅游收入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西班牙。(來源:《中國青年報》10月8日訊)
※市場動態※
國慶檔電影票房逾18.5億元 多類型國產片成大贏家
國慶長假落幕,國慶檔電影市場延續著今年以來的火熱局面。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資金辦統計,今年國慶檔票房逾18.5億元,超越歷史同期,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票房成績單背後,中國電影多樣化、多類型發展和互聯網深度滲透等新趨勢、新特點,再次得到印證和彰顯。業內人士表示,在互聯網對電影行業深度滲透、在中國電影觀眾越來越趨於成熟理性的今天,由分享觀後評價帶來的“口碑效應”,已經成為衡量影片質量的硬指標,甚至直接決定了一部電影的生命周期。(來源:《人民日報》10月8日訊)
※文化產業※
中國財政部下達2015年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億
為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國財政部日前下達2015年度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50億元,共支持項目850個,項目數較2014年增長6.25%。該專項資金將著重支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推動影視產業發展、推動對外文化貿易發展、鞏固文化金融扶持計劃、支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扶持實體書店發展等重點領域。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已累計安排242億元,支持項目4100多個,有力地支持了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來源:新華網10月2日訊)
南京要為43家文化企業發放“小微券”
南京市文化產業協會透露,根據《南京市小微文化企業金融服務券實施管理辦法(試行)》,南京擬為43個文化企業發放小微文化企業金融服務券,這是南京第二次為小微文化企業發放金融服務券(簡稱“小微券”)。文化類小微企業大多獲得貸款難,資金回籠慢,向小微企業發放金融服務券旨在為文化類企業和金融機構搭建合作平台,幫助文化類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來源:《新華日報》10月8日訊)
※地方動態※
陝西博物館數量增至240余座 平均15萬人一座
陝西文物部門透露,據初步統計,目前該省共有240多座博物館,陝西平均15萬人有一座博物館。目前,西安市登記備案的博物館數量已達113座,以西安博物院《豐腴之美—唐代仕女生活展》、曲江藝術博物館《東波齋珍藏展》等為代表的臨時展覽不斷走出省門、國門,以西安半坡博物館《史前工廠》、大明宮遺址博物館《青少年考古課堂》等為典型案例的四項教育活動入選首屆“中國博物館教育項目示范案例”,佔到全國總數的10%。(來源:中國新聞網10月7日訊)
※公共文化※
上海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邁出新步子
上海自2013年起舉辦上海市民文化節,通過舉手機制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催生多元文化主體,經過3年的探索和積澱,這一開放的公共文化建設平台又完成了一次全新轉型。日前,上海市民文化協會宣告成立,這一資源整合平台,將“借力”全社會的文化資源,探索更加多樣化的手段和靈活的運作機制,推動市民文化活動的活躍、繁榮和發展。(來源:《光明日報》10月3日訊)
※標題新聞※
◆民政部處罰4家文化類社團 1家被撤銷登記(來源:中國經濟網10月8日訊)
◆外媒:“北京國際設計周”成中國創新平台(來源:參考消息網10月8日訊)
◆特色風情街:千街一面萬貨同宗(來源:新華網10月7日訊)
◆電子書2015年前五月銷量減一成(來源:新浪科技9月28日訊)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賬號“文化發展動態和簡報”。
歡迎將相關素材和意見建議發送至郵箱:wenhua@ ce.cn。
贈有關領導同志參閱
主編:鄒一鳴 成琪 責任編輯:邵希煒 聯系電話:010-81025311
上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401期 |
下一篇: 改革發展動態第40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