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黨建工作 > 統戰群工
統戰群工
赴甘肅省會寧縣老君鄉——支教全紀錄及感悟
發布時間:2015-03-18 02:01 來源: 編輯:張林林
信息來源: 2015-03-18

 

一、關於會寧

    會寧縣地處甘肅中部地區,是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的地方,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均到達過會寧地區。會師期間,在會寧曾建立過5個蘇維埃政府及5個抗日農民協會。
    紅軍會寧會師是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基礎,是長征史上的豐碑。1996年,會寧紅軍會師舊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現已成為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聖地。

    紅軍三大主力會寧大會師,不僅在中國革命史冊上揭開了輝煌的一頁,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遺址和革命文物,而且形成了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同心同德、百折不撓、團結勝利”為內涵的長征會師精神。

二、關於支教

前言

曾經在2003年,我因為種種原因回到山西老家上學。在與北京不可同日而語的艱苦環境裡,我卻度過了最快樂的時光,並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將近兩年的學業。十五歲再次踏入北京校園的我,從始至終未曾忘記承載我生命中的兩年,使我完成從懵懂到初步成熟的過渡,見證我重要成長時期的那片黃土地。尤其在那幾年,當在各類媒體上看到多篇關於支教老師、農村孩子的報道時,支教就成為了我的一個夢想,但我那時候並沒有能力去分辨,到底這是為了那一雙雙和我昔日同學如出一轍的渴望的眼睛,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

紀錄

在經歷了20個小時的顛簸後,我們踏上了蘭州的土地。無暇感受這座西北省會的城市氛圍,午飯過後再次進入密閉的車內空間,繼續向著最終目的地行駛。可能是因為有十年前經歷的一切作為鋪墊,一路上我都沒有感到過多的好奇和緊張,反而懷有“現在的孩子比那時的我們幸福”的期待。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我將涉足的是與十年前家鄉的那所鄉鎮中學相比,有不及而無過之的環境。

 

全校唯二的二年級學生在上自習

 

11月24日下午 孩子們排隊准備放學的情景

 

老君鄉文岔村文岔小學一共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級,全校總共64名學生。我們的教學工作將分別在高年級和低年級學生中進行。到達學校時已經是11月24日的下午,短暫的白天時間在移動行李、收拾床鋪、整理教具中匆匆過去。夜幕降臨,吃過了簡單卻准備精心的飯菜,我們開展了第一次夜間教學會議,就如何授課能夠讓一群5-11歲的兒童接受,成為我們這個無甚多經驗的“教師團隊”需要思考的首個問題。

在正式給孩子們上課之前,我們一行人一直在做孩子們無法完全適應我們所主持的課堂、吸收美術知識困難、難以理解歷史故事的准備,畢竟在我們的固化思維當中,這些大山裡的年幼孩子經歷及認知能力都比較有限。但是當我11月25日中午從山上的老人家中回到學校,在學校幫助代美術課的辦公室同事魏子雲卻興奮地對我說:“張汀,孩子們的繪畫功底真的很不錯!”我將信將疑。下午的時候,我和公教部岳雨珂合作,一同給四到六年級的孩子們講述了恭王府的前世今生,以及其中三位著名的府主。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並依據我們短暫的講解內容自行寫下了對於恭王府的個人認識,言簡意賅,語句通順。而接下來,我們給孩子們提供了恭王府著名景點的圖片,孩子們簡單勾勒出線條之後,我們將圖片收回。就這樣按照頭腦中僅存的印象,大家親手用紙黏土制作了栩栩如生的立體圖畫。不得不承認,直到這時,我才真正相信了子雲說過的話。想起在此之前不久在府裡舉辦的兒童畫展,再看看眼前的這些鮮艷的色彩,我不禁在心裡悄悄地做了一個假設:如果這些山區的孩子們都有著良好的教育條件以及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會不會也可以與北京的孩子一較高下?

 

高年級學生完成作品展示 全校同學正在評比最優秀的作品 星星越多代表得票越多

 

四年級的孩子正在制作恭王府紙黏土作品

 

色彩豐富的紙黏土、生動熱烈的課堂氛圍引得正在上體育課(自由活動)的低年級同學紛紛前來觀摩,從四面八方跑來的孩子趴在窗戶上和門框邊,發亮的眼睛讓我們看到這些對他們是一種怎樣的吸引。我走出教室,告訴他們低年級的手工課是在第二天,明亮的眼睛微微黯淡。我心有不忍,自告奮勇組織這些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運動。將近三十個小不點兒乖巧地按照我的要求站成了四列,等待我依次分發鐵環、籃球、跳繩等體育用品。擅長運動的魏子雲帶領選擇籃球的孩子們離開玩耍,“鐵環隊”也漸漸散去。但由於學校提供的體育教具有限,跳繩太少而學生太多,我試著問了一下:“現在我們學校的跳繩比較少,但是想玩跳繩的小朋友比較多,所以你們當中有沒有可以兩個人分享一根跳繩的呢?”出乎意料的是,很多雙小手慢慢舉起來了。

除了愛好這三種體育項目的之外,還有想留下和我一起聊天、做游戲的學生,嘰嘰喳喳地圍著我。在孩子們看來,我們這些來自北京的小老師是給他們帶來新鮮事物的通道,是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大門的推手,對此我也十分榮幸。我蹲下來問:“你們在課堂上都學了哪些新字呢?要不要寫下來給老師看看?”這個由一群5-8歲的孩子組成的隊伍沸騰起來:“我要寫!”“我先寫!”隨即孩子們蹲下,一板一眼地用手指在土操場上寫起來。我一個接著一個地認真看過,直到最後一個孩子。“老師,你看看我學了這個字。”他一筆一劃地寫下了一個“中”,我想,孩子還小,估計剛剛學會了我們國家名稱的寫法。果然,又一個“國”字寫罷。我正要抬起頭來表揚這個等到最後給我展示的孩子,又一個“夢”字展現在眼前。我的笑容僵在臉上。他抬起頭,一臉我這輩子從未近距離見過的燦爛笑容。這個場景,我想我會一直記得。

離開的前一天,也就是11月27日的上午,受到冷空氣多日影響的會寧終於有了氣候反應,數不清的雪花從天而降,大片土地瞬間變了顏色。等到下課時分,我們順理成章地與幾十個孩子打起了激烈的“雪仗大戰”。慚愧的是,我們這些成年人被“對方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和孩子們愉快地玩耍

 

打雪仗後給孩子們拍下合影留念

 

下午,在我們教授高年級的孩子們拓印福字、低年級學生制作簡單紙黏土作品時,縣領導的汽車緩緩開來。我們給各位領導詳細介紹了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優秀的手工教具紙黏土,以及我們自己的教育理念。放學時間隨即到來,孩子們站在教室門前陪同老師、校長、縣領導和我們一同站在縣電視台的機器前留下影像,作為日後報道素材留存。而後汽車匆匆離去,孩子們也依次排隊走出校門,繼續他們日復一日的數個小時的路程。

 

公教部王璽陽教導孩子小心翼翼地在石膏模板上涂上丙烯顏料

 

展陳部遠東幫助孩子把顏料印在紙上

 

孩子們拓印完成的福字 放在隔壁教室晾晒

 

11月28日一早,我們想悄無聲息地離開這裡,可是大包小包抗上車實在動靜太大,孩子們駐足觀望。我們同行八人,沒有一個人敢回頭。我們也不敢想,他們此時的表情是什麼,他們此刻的心情是什麼。一路上車裡一片死寂。我望著窗外,我想至少我不後悔。我看到了最美麗的星空,我見過了最燦爛的笑容,我交往了最朴實聰慧的學生,我還在那個孩子寫下“中國夢”三個字之後對那些黏著我的不到十歲孩子們說:“也許你們有時候會覺得學習很累,很無聊,但這是你這一生做的最基礎、最簡單的事。如果這個做不好,什麼也不可能。現在為止,隻要學習、隻有學習,才能讓你們以後成為比我們更好的人。”我不後悔,甚至很慶幸告訴了他們這些。雖然也許他們暫時無法理解。

 

制作完紙黏土之後 孩子們獲得了短暫的休息時間

 

拿著紅紙等待拓印福字的高年級學生們

 

後記

教育水平和條件的限制,硬件和軟件的匱乏,並沒有阻擋住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激情,反而他們抬著充滿活力的小紅臉兒,日復一日地合作勞動、努力學習、用心生活,中午拿著小碗整整齊齊拍好縱隊,滿面笑容地吃著冰冷的花卷和清可見底的紫菜湯,下午則唱著歌回家,在深山裡的小路上行走一個小時以上。這種大多數的城裡孩子無法擁有的精神,支撐著這個貧困的地方,走出一個又一個棟梁。

也許每個人都曾經處在、或者正處在禁錮自己發展的環境當中,但無論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現狀,我們都應時刻自我勉勵、時刻心懷希望,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可能。過程艱辛是一定的,但也一定值得嘗試並為之努力。

現在的我們已經回到了北京,繼續著我們之前的工作和一成不變的生活。但是我每一天都會多次回想起那個千裡之外的村庄,想起那個小小的學校,和那裡可愛的孩子們。我還清晰地記得那位范姓校長在我們臨行前對我們說的:“你們在這裡待的這幾天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我感謝他的肯定。生長在北京固然令許多人艷羨,但是我心裡也明確地知道,我們並不是他們生活中從天而降的天使,我們也擔不起他們沉甸甸的未來,我們更不是什麼救世主。而他們,這些保留我心中對農村孩子最美好幻想的學生,這些最最純粹的靈魂,這些也許沒有過過一天世人眼中的“好日子”的山區孩子,他們才是天使,是他們救贖了我們,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心中的感受特別而雜亂,沒有任何語言可以表達。我自認為自己的力量極其渺小,我僅僅能代表我自己,我希望在若干若干年後,文岔小學那些和我們有一面之緣的孩子們,能夠走出大山,走向更高遠明亮的未來。我希望,有朝一日他們能以全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像感染我們一樣,向更多的人傳播笑容、傳播真誠、傳播希望、傳播正能量、傳播愛。我希望,他們永遠也不要丟失自己內心的純淨與美好。而我,我們這八個大哥哥大姐姐,我們這八個不甚專業的小老師,已經被他們打動,被他們改變,將去繼續走好自己的人生。

 

和孩子們一起上體育課合影留念

 

 

                       恭王府管理中心辦公室信息管理科  張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