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北京
北京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6月1日起正式實施
發布時間:2019-05-30 09:27 來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 2019-05-30

  今年6月1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以下簡稱“非遺條例”)將正式實施,一系列關於非遺保護的組合拳將打出。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最後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市人大常委會法制辦、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體辦、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城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介紹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立法過程和本市非遺保護的經驗做法。

  325家保護單位有了正式身份

  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核心。而以往,一個非遺項目隻能有一個代表性傳承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分集體項目的傳承推廣。此次非遺條例打破了僵局,首次明確規定團體也可以作為傳承人,目前全市325家項目保護單位因此首次獲得了“傳承人”身份,意義深遠。對積極履行項目保護職責的企事業單位,也將給予資金支持。

  即將實施的非遺條例還從多方面解決傳承人當下面臨的一些困難。比如,本市將利用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工業遺址等,為代表性項目的保存、研究、宣傳、展示、交流等提供場所。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龐微說:“今年,我們將積極推動更多非遺項目落地展示,比如建設城市副中心北京非遺展示空間,目前類似的展示空間已經在東西城區落戶。朝陽區、石景山區也正在籌建一批傳承人工作室和展示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非遺傳承的方式也不再是傳統的收徒傳藝模式。本市將通過現代教育體系拓展傳承方式,比如在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間的貫通培養項目中增加非遺相關專業。這些專業還將按照相關規定享受學費減免等優惠政策。“我們也鼓勵代表性傳承人到學校兼職任教、建立工作室等,盡最大可能擴大傳承面,促使非遺傳承方式與現代生活方式更好地融合。”

  非遺保護將有政策組合拳

  北京市第十五屆十五屆人代會二次會議期間,眾多代表就“非遺條例(草案)”展開了熱烈討論,普遍認為非遺條例佔位高遠、亮點紛呈、特色鮮明。與此同時代表們還期待非遺條例“落地生花”,有更詳細的實施細則。

  “北京將加緊制定出台傳統工藝振興計劃,以及非遺代表性項目管理辦法、代表性項目與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專題管理辦法。”龐微透露,最終形成以非遺條例為核心,“非遺項目——傳承人群——保護實體——宣傳展示”等內容全覆蓋的政策組合拳。

  北京市教委將在全市91所大學、1630所中小學廣泛開展非遺教育﹔市商務局將落實《關於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發展的若干意見》﹔市民族事務局將廣泛開展龍舟、風箏、空竹、冰蹴球等各級各類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市體育局將大力推廣太極拳、圍棋、象棋等傳統體育項目﹔市知識產權局將幫助內聯升、一得閣等更多的老字號企業做好知識產權創新的保護﹔市人力和社保局將依托技工院校開展以燕京八絕為代表的傳統工藝人才培養工作﹔市國資委將加大對系統非遺保護工作的監管力度,推動紅星、王致和、三元梅園等企業做好非遺技藝創新與成果轉化等。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還將發揮“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優勢,鼓勵依托京味十足的傳統工藝,設計推出適銷對路的旅游商品﹔對體現首都文化內涵、地域特色的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和體現北京特有飲食文化的老字號食品等,優先推薦認證為“北京禮物”。

  培養中青年骨干為傳承破困

  我國自2004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2011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至今已在非遺保護方面取得巨大成績,然而仍有許多項目在師帶徒過程中面臨“招不來、留不住、傳不下”的困局。

  “規模大、層次高、專業性強的培訓加強傳承人群梯隊建設,是破困之道。”龐微提出,市文化和旅游局將以傳承人群中的中青年骨干為培養重點,實施國家和北京市兩級“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這項工作自2016年已悄然展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央美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建筑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市工美高級技工學校8所院校受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已舉辦了京津冀戲曲傳承人群研修班、京津冀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培訓班、“燕京八絕”研修班等近30個研修和培訓班,為全國各地800余傳承人拓眼界、增學養,在“扶智”的同時“扶志”。今年,培訓力度和范圍將進一步提高,不僅要引入天津曲藝資源幫助北京地區曲藝人才培養,也將支持設立“北京非遺人才創新發展聯盟”,為全國非遺傳承人才提供融入首都文化發展的機會和渠道。

  此外,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還投入7500多萬元支持社會企事業單位和社團開展了92項涉及非遺傳承發展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