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文旅高質量發展,巴山渝水綻放新魅力
發布時間:2022-08-16 09: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8-16

  8月12日,2022“歡躍四季﹒舞動山城”重慶市廣場舞集中展演在重慶萬盛經開區黑山谷景區舉行,廣大廣場舞愛好者載歌載舞,用優美的舞姿表達對黨的祝福,歌頌新時代美好幸福生活,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出良好氛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重慶改革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重慶考察指導,參加全國兩會重慶代表團審議,提出堅持“兩點”定位、實現“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

  近年來,重慶以建設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為目標,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深化改革為根本動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加快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重慶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加快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街道)及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陣地。

  目前,重慶建成文化館41個、公共圖書館43個,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其中鄉鎮(街道)1030個、村(社區)11119個。建成重慶公共文化雲平台,提檔升級巴渝文旅雲,打造140余家“24小時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文化業態。

  重慶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2年重慶市平均每萬人擁有“三館一站”面積為361平方米,2021年重慶市平均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面積增至700平方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重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實施舞台藝術、美術等系列精品創作計劃,推出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塵埃落定》《杜甫》《仙豆》《龍把子》《星空下的女孩—舞流星》《烈焰青春》等一批舞台藝術和美術作品榮獲曹禺劇本獎、荷花獎、金菊獎、群星獎、中國美術獎等系列國家級和國際大獎。《印象﹒武隆》《魔幻之都—極限快樂Show》《重慶﹒1949》《扯館兒》《烽煙三國》《歸來三峽》等一批駐場文化旅游演出廣受歡迎,已成為重慶重要的文化旅游名片。

  此外,重慶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實施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文化實惠。重慶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免費開放,美術館免費開放11家,博物館免費開放87家﹔流動圖書車、圖書館“一卡通”、全民閱讀活動等為群眾提供良好閱讀資源﹔統一為區縣院團配送“流動舞台車”,實施流動文化服務進村,每年為每個行政村送4場文化活動﹔打造廣場舞大賽、鄉村文藝會演、社區文化節、戲劇曲藝大賽、街舞大賽、美術書法攝影聯展等多個有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公共文化建設、享受公共文化服務。

  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

  重慶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革命文物、文化遺產在傳承紅色基因和中華文明、提高全民素質、促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摸清重慶市文物資源底數。目前,重慶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5908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個(大足石刻),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個(涪陵白鶴梁題刻和合川釣魚城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4處,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383處。

  重慶高度重視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制定了關於紅色資源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的系列政策措施。開展革命文物專項調查,全面摸清重慶市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建立重慶市革命文物專項檔案,編制完成《重慶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總體規劃》。

  重慶紅岩聯線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紅岩村、曾家岩、虎頭岩“紅色三岩”得到保護提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依托革命舊址、革命紀念館建成紅色旅游A級景區24家,策劃推出21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打造40個重慶市級黨史學習教育基地、7條研學線路。

  目前,重慶市博物館備案數達111家,其中國有博物館86家,非國有博物館25家,國家一級博物館5家,17家博物館紀念館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重慶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基本形成以央地共建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和行業博物館為骨干,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主體多元、結構優化、層級合理的博物館體系。年均舉辦線上線下精品展覽400余個、社教活動2000多場次,服務線上線下觀眾超2億人次。

  同時,重慶進一步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秀山苗族羊馬節、巫溪嫁花、大足石雕等9個非遺項目成功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重慶市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增至53項。

  深入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重慶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推動重慶文化產業、旅游業形成穩中有進、繁榮向好的發展態勢。

  近年來,重慶出台《關於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的意見》《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印發《加快建設重慶旅游發展升級版實施意見》以及“大都市、大三峽、大武陵”旅游發展升級版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建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重大項目動態管理庫,逐步形成以“數字、集聚、融合”為重點的重大項目建設格局,吸引一批文化旅游企業落地重慶開展文化和旅游相關項目建設。

  同時,重慶為促進文旅消費,推出兩季“雙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動,推動市級文藝院團駐場旅游演出,推動夏布、榮昌陶等傳統工藝圍繞景區集聚,舉辦重慶全球旅行商大會、重慶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積極開展文化產業雙創服務,印發《重慶市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舉辦重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金融專場對接會,培育大批小微文化企業。

  目前,重慶市文化行業涌現出豬八戒網、五洲世紀、商界傳媒、譚木匠、凱高玩具等一大批龍頭企業和品牌產品。國家級、重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分別達7家、81家,建成重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35個。洪崖洞、磁器口、紅岩聯線、大足石刻等成為全國知名的文旅品牌和集聚區,推動30個鄉村文化樂園升級成為鄉村文旅集聚區。

  據了解,重慶市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365.89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1057.11億元。全市旅游總收入由2012年的1662.15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5739.07億元。渝中區傳統風貌區十八梯、北碚區金剛碑等相繼對外開放,大三峽旅游集散中心建成投用,2021﹒中國武陵文旅峰會招商推介活動實現簽約總金額1432.75億元。

  重慶市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重慶被國際權威旅行雜志評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發展潛力的旅行地”,游客滿意度持續位居全國前列。(侯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