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廣東加強粵劇傳承保護 
擦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品牌
廣東省粵劇項目保護十年實踐情況
發布時間:2020-01-10 10:22 來源: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0-01-10
  2009年9月,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十年來,廣東粵劇界認真履約,以弘揚粵劇藝術為己任,扎實抓好粵劇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積極推動粵劇藝術的傳播與發展,成效明顯。
  一是政策搭台,為保護傳承提供有力支撐。廣東省先後出台《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廣東省粵劇保護傳承規定》等政策制度,各地市結合實際制定貫徹實施意見和方案計劃,設立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等,為粵劇的保護傳承提供保障支持。增設粵劇演出場所,廣東粵劇藝術中心、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專業場館,以及各地綜合劇場的建成和改造升級,為粵劇創作、生產及演出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是科技助力,精心整理保存粵劇史料。自2015年組織開展粵劇普查,收集保存上百個粵劇演出影音珍品、近500個經典劇本及一批做工精美的歷屆戲服、頭飾珍品。建立粵劇多媒體數據庫,數字化處理圖片上萬張、視頻近300套、粵劇劇目劇本2000多個。出版《廣東戲劇文庫﹒優秀劇作選(1949-2019年)》(粵劇卷)《粵藝春秋人物訪談錄》等書籍,拍攝古腔例戲《玉皇登殿》《香花山大賀壽》等曲目,開展“粵劇往事——名人名家口述粵劇歷史”等項目。
  三是內外兼修,激發粵劇創排演出活力。舉辦廣東省高級戲劇編導培訓班、“名家傳戲”等專題培訓和主題演出,設立“廣東戲劇文學獎劇本獎﹒理論評論獎”“廣東劇作人之家”等激勵、孵化項目,增強粵劇創排內生動力。著力打造“粵劇新年盛會”“廣東粵曲私伙局大賽”“羊城國際粵劇節”等系列品牌演出和競賽活動,為廣東省各粵劇院團搭建演出平台,活躍粵劇演出市場。
  四是優化師資,加快粵劇人才培養。成立“黃壯謀粵劇工作室”“丁凡粵劇工作室”等一批名家工作室,舉辦“七星伴月——名家傳幫帶”“藝影凡聲——丁凡藝術傳承晚會”等活動,以“傳幫帶”精煉青年藝員技藝。推動廣東省粵劇院團與中國戲曲學院、廣東省舞蹈戲劇職業學院、湛江藝術學校等深度合作,整合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開辟院校到院團人才接續培養的“快車道”。  
  五是多措並舉,拓展粵劇推廣路徑。廣東省各粵劇院團持續深入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實現中小幼學及高校的全覆蓋。建成50多個粵劇傳承教育活動基地,策劃粵劇青少年精英培訓班等活動,超十萬名學生受惠。拍攝《白蛇傳﹒情》《刑場上的婚禮》等粵劇電影,舉辦《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情牽濠江——紅線女與澳門專題展暨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圖片展》等展覽,推進粵劇的傳播普及。
  六是放眼未來,加強粵劇理論研究。開展《粵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粵港澳地區戲曲團體經營模式及戲曲演出市場》《異構型粵劇遺產資源推送及共享系統》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研究,編輯發行《廣東藝術》《南國紅豆》等粵劇專業期刊,策劃舉辦“粵劇藝術傳承與發展研討會”“新時代粵劇電影藝術暨粵劇傳播路徑”“新時代粵劇的遺產保護與現代發展”等學術活動,為繁榮粵劇發展、擴大粵劇影響提供理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