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南沙:立足“灣區之心”打造宜游之城
發布時間:2022-06-22 11:18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6-22
  近日,國務院印發《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為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台。這是繼去年出台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方案後,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大灣區建設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部署。
  廣州市南沙區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兩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區的樞紐性節點。如今,南沙形成了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三區一中心”發展定位,正積極與灣區城市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構筑“休閑灣區”,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發揮灣區優勢 搭建交流平台
  南沙銜珠江而臨大洋、通內地而向海外,坐擁得天獨厚的“灣區之心”。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廣州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作用,並將南沙定位為粵港澳合作發展三個重大平台之一。這意味著南沙不僅僅是立足廣州謀發展,還承擔著協同港澳、服務灣區的歷史使命。
  在《方案》中,針對文化和旅游發展提出的要求頗具亮點,其中提出,加強青少年人文交流,在南沙規劃建設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活動總部基地,創新開展粵港澳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動,積極開展青少年研學旅游合作,打造“自貿初體驗”“職場直通車”“文體對對碰”等品牌特色項目。
  南沙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段德海介紹,目前,南沙廣泛鏈接港澳優質資源,大力推進樂創、樂游等“五樂計劃”和“創享灣”建設,打造了廣東省粵港澳青少年交流促進會、廣州市南沙區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並將“創享灣”打造為大灣區青年“雙創”首選地。
  “通過政策扶持帶動產業協同發展,南沙在文化保稅產業方面實現多個首創,創造了廣東自貿區首單保稅藝術品出區展示的成功案例,連續舉辦多屆南沙﹒東南亞竹文化藝術節,形成了南沙與東盟文化和旅游經貿雙向交流平台。”段德海說。
  做好文化保護 打造旅游精品
  作為廣州唯一具有“山城田江海”空間形態的城區,南沙生態稟賦優良,“山城田江海”交相輝映,建成萬畝濕地、百裡碧道,擁有天後宮、炮台群、郵輪母港、嶺南水鄉等獨特的文化和旅游資源。
  《方案》提出,加強文明傳承、文化延續,抓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近年來,南沙圍繞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著力建設高端、高質、高新文化和旅游業態,傾力打造文化和旅游精品,為廣大游客帶來“說走就走”的旅行。段德海介紹,下一步,南沙將依托包括上下橫檔島、蒲洲山、大角山、大虎山的南沙虎門炮台群,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防遺址國家文化公園。
  此外,南沙大力培育與發展南沙文化和旅游活動名片,打造並形成了“時尚藝術周”“大灣區生活藝術節”“南沙媽祖文化旅游節”等文化品牌。目前,南沙郵輪旅游業規模已穩居全國前列,進一步打響“郵輪廣州”品牌。
  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三級調研員黃旭程介紹,目前,南沙已形成完善的旅游板塊。其中,南沙東部濱海旅游板塊以濱海、休閑為特色,包括南沙天後宮、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南沙游艇會等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項目﹔南部生態旅游板塊以自然、生態為特色,包括4A級旅游景區南沙濕地景區、百萬葵園,以及水鳥世界等海洋生態景觀﹔北部文化旅游板塊則以歷史人文為特色,包括十八羅漢山森林公園、東涌水上綠道、星海故居等人文旅游景觀。
  放大生態優勢 催化健康旅游
  沿著南沙蕉門河畔行走,映入眼帘的是魚翔淺底、白鷺成群。水清岸綠的生態底色和蓬勃發展的城市建設在這裡完美結合。在南沙,不僅能看到山水田園,更能領略到年輕活力、時尚動感、國際化現代化的城市氣質。
  《方案》提出,積極增加優質資源供給,攜手港澳共建國際健康產業,加快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去年底,《廣州市南沙區文化旅游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使文化旅游體育產業成為引領支撐南沙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和重要增長極,將南沙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中心、高品質國際濱海旅游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濱海運動休閑聚集地。
  南沙充分發揮生態、康養資源優勢,積極推動健康產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位於蕉門河旁的南沙皮劃艇基地,是廣東省第一家對公眾開放的水上休閑運動基地。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50萬人次前來游玩體驗。
  負責運營南沙皮劃艇基地的南沙區藍鯊青少年文化體育俱樂部理事長趙蓉蓉介紹:“我們還積極引進水上瑜伽運動,形成競技水上運動與休閑水上運動並存的格局。未來,我們將不間斷組織教學研討與拓展活動,全面提高教職員工教學水平,將更多健康理念融入旅游發展之中。”(陳熠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