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廣東江門:研學旅游讓僑鄉基因代代傳
發布時間:2023-01-05 09:09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3-01-05

  “小朋友們,白鷺和灰鷺有什麼不同呢?”每逢春秋時節,廣東省江門市的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總會迎來一群群身穿校服的小游客。在自然教育導師繪聲繪色的引導下,他們登觀鳥樓尋覓鳥兒蹤跡,坐游船到鳥類聚居島,近距離觀察小鳥形態與習性,一場生動的科普自然課堂便就地開講。

  當“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融合碰撞,以旅游深度體驗代替傳統看書聽講的研學旅游不斷升溫,成為江門文旅市場新藍海,充實了文旅融合產品的內涵與體驗。通過創新性開發、創造性落地,依托底蘊深厚的華僑文化、紅色文化、商貿文化、民俗文化以及獨特的自然風光,僑都江門研學旅游方興未艾。

  從走馬觀花到寓教於游

  秋游季,研學旅行走俏市場,一輛又一輛大巴車載著學生駛進江門。

  在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他們津津有味聆聽華僑歷史故事,跟著“藏寶地圖”在風格各異、造型精美的碉樓尋找文化特征。

  他們走進新會柑園做“柑農”,在開皮、翻皮、晒制等新會陳皮炮制技藝中感受新會陳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獨特魅力。

  台山那琴灣海岸線邊,生動有趣的台風科普、灘涂尋寶有序進行。

  在研學旅游發展的帶動下,江門傳統觀光式旅游向深度體驗游不斷靠攏,將“知”與“行”合為一體,成為行走的“課堂”。從新會柑園到那琴灣,從開平自力村、倉東基地到小鳥天堂,山川河流、歷史建筑、非遺項目都成了生動立體的教科書,趣味性足、體驗感強的體驗活動為游客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在提升人們游玩體驗感的同時實現寓教於游、學有所得。

  倉東“新村民”一踏進村落,游學體驗就開始了。在這條開基於元朝的華僑特色村落裡,游客吃在祠堂、住在碉樓,早晨鄉野裡體驗農耕,以行促知﹔午後碉樓前學唱本地民歌,了解倉東鄉村振興的思路做法,開拓視野﹔日落西山在秉文祠堂學習灰雕、舞獅、傳統美食。他們在游中學,解讀開平世界文化遺產背後的中國近代史,同時在行中領悟“文化保育”和“鄉村振興”。這比走馬觀花式的“打卡”更深刻、有意義,能夠持續豐富和擴展江門全域旅游內涵與外延。

  2022年518國際博物館日,“邑起游,樂在僑都闖關游戲”、古典家具拆裝體驗等沉浸式研學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走進中國僑都華人華僑博物館,使博物館一改沉悶、嚴肅的刻板印象,文物也鮮活有趣了起來。以文物資源為核心,以傳承僑鄉文化為主題,該博物館推出特色鮮明、體驗豐富的華僑歷史專題研學課程、僑鄉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課程、國學文化課程三大主要課程,建立具有僑鄉特色的博物館研學基地,通過研學旅游創新公共服務。

  深入觸摸城市文化脈絡

  作為一種將教育活動與旅游體驗合二為一的新興形式,研學旅游在帶動江門旅游體驗優化升級的同時,更打開了文化傳承“新窗口”。

  跟粵菜師傅學做台山黃鱔飯,詠春拳師傅教練拳路……江門本地旅行社“跟著非遺游江門”研學游線路一經推出便得到了熱烈反響。該線路將江門非遺課堂從校園搬到鄉村裡、碉樓外,輔以專人講解非遺故事、對話非遺傳承大師等內容。“相比單純的游山玩水,這樣的行程讓人眼前一亮。”市民黃女士與兒子近距離體驗了一把江門非遺的魅力。

  中國研學旅游推廣聯盟宣傳部部長張令偉教授表示,研學游應強調育人功能,具體到江門,需要結合本地社會歷史文化有針對性地開發活動課程,搭建文化傳承的橋梁。

  作為中國僑都,江門僑文化特色鮮明,有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五邑銀信),以及1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內涵豐富而鮮明,諸多華僑名人故裡、歷史僑鄉、碉樓群等各類文化遺存成為研學旅游的良好載體。

  依托於此,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舉行“萬名學生游碉樓”農耕活動,並設置互動課程引導學生在碉樓中探索僑鄉歷史,活態傳承“文化薪火”﹔江門借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嘉年華、“少年中國說”等文化活動注入“研學游”元素,使僑文化以可視可感的研學活動加深海內外華人的集體記憶情感﹔良溪村、古勞水鄉等華僑古村落深挖歷史遺跡和人文故事,開展非遺技藝體驗活動,舉辦節慶民俗活動,以研學旅游喚醒鄉愁記憶,延續城市“僑”基因。

  周末,開平鎮濠泥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馮永勇在非遺傳習館內,忙著指導研學游學生制作泥雞,挖泥、倒模、上色的繁復過程讓學生大開眼界。自2016年回村打造鎮濠泥雞非遺傳習館,馮永勇一邊堅持傳承傳統文化技藝,一邊開拓青少年了解、傳承非遺的新路子。

  “傳承文化、‘活化’非遺並不是靠簡單陳列、展示,通過研學旅游可以找到非遺與現代生活的切合點,有效煥發傳統文化新活力。”江門市非遺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台山廣東音樂、新會葵藝等非遺項目持續融入“非遺大師面對面”“非遺少年行”等研學旅游活動中,在孩子心裡播下保護和傳承非遺的種子。

  創新驅動旅游內生動力

  2021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研學實踐活動。如此一來,研學旅行不僅為江門定義了一個新的文旅細分市場,更推動江門文旅行業持續探索新模式、開創新產品。

  近年來,江門深耕研學市場,在推進鶴山香草地景區、開平大沙裡歡茶谷景區、新會京梅村創建成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後,積極培育“研學游”新業態,如蔡李佛拳發源地京梅村提煉功夫元素以牆繪、浮雕、景觀裝置營造良好研學氛圍,規劃引進專業文旅機構做細做實研學產品,讓蔡李佛拳文化看得見、摸得到、學得會。2022年,新會京梅村與恩平歇馬村入選第一批“廣東省鄉村研學旅行特色村”。

  研學旅游新市場帶來的機會遠遠大於挑戰,使江門文化旅游持續激發內生動力。江門市春秋國際旅行社策劃“粵菜師傅少年行”研學活動,讓游客在找美味、做美食的過程中感受僑鄉美食文化魅力。江門大方旅游國際旅行社結合陳皮制作技藝、“嶺南蜂療”傳統醫藥非遺項目開展“中醫非遺研學游”,截至目前已吸引全國各地游客3489名。

  雙合鎮以採春茶、種夏稻、割秋禾、挖冬葛等季季有主題、特色好玩的研學活動吸引游客走進田野與茶園。“產、學、研、游”融合發展模式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全鎮每年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馮永勇將鎮濠泥雞非遺傳習館重建後,組織村民建設研學場館、開發親子游和研學游項目,既讓鎮濠村成為江門非遺展示的窗口,也帶動了鎮濠村旅游發展,接待游客量每年以兩位數增長,2022達到1萬人次。

  廣東新會小鳥天堂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宣傳科負責人王國麗表示,目前,公園以“世界濕地日”“森林文化周”等為契機積極開展系列自然教育活動,並組建自然教育專業團隊開發多樣的自然教育課程產品,定期開展自然教育科普小課堂。未來,景區還將加強教育研學產品研發,探索打造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下一步,江門將通過梳理整合文化旅游資源,鼓勵A級景區開發研學旅行產品或者服務,打造研學、工業旅游線路等,多措並舉擦亮具有江門“僑”文化內涵的研學品牌,以研學旅游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