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廣東
廣東
廣東連山:特色工藝扮靚生活
發布時間:2024-06-13 10:0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6-13
  劉長秀是廣東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小三江鎮的一名外來媳婦。婚後,為貼補家用,她到處找手工活拿回家做。2020年10月,劉長秀成為小三江鎮中和村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的一名繡娘,生活從此發生改變。如今,她已經拿到二級刺繡師證,在照顧家庭之余,還能制作香包、繡品等,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成立於2020年10月的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以“研學培訓+接訂單+自創手工作品”的模式,成為集產、學、研於一體的民族文化體驗基地。據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火紅介紹,合作社制作的繡品從刺繡畫發展到包袋、挂件、繡球、香囊、抱枕等品種,每年的銷售收入達20萬元,成為群眾增收的新途徑。如今,越來越多的當地婦女加入合作社,繡娘從最初的12人增加到60余人,個別繡娘的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
  在連山,依托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優質的非遺資源帶動鄉村振興的故事,不隻發生在小三江鎮。太保鎮蓮塘村的村民用毛竹制作出活靈活現的獅頭,2023年以來帶動各類產品銷售收入總額達1100萬元。炸火獅文化在太保鎮已傳承上千年,是清遠市級非遺項目。蓮塘村黨總支書記彭從藝表示,蓮塘村擁有豐富的天然毛竹資源、深厚的獅舞文化資源和壯瑤民族特色等資源,具備發展獅舞產業的自然資源和文化土壤。彭從藝是竹之星民間工藝專業合作社社長。據他介紹,合作社設有手扎工藝、縫紉、彩繪等車間,採用“鄉村振興車間+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推動獅舞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更為當地群眾帶來了顯著的收益。2023年以來,該合作社制作的手工藝品有70%左右銷往東南亞國家,累計銷售獅頭7000余套,帶動約120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靈活就業。
  “壯瑤寶”品牌系列山蒼子枕品、山蒼子手工藝品、山蒼子精油系列產品……走進永和鎮壯瑤寶山蒼子藥枕手錘制作基地,依托清遠市級非遺項目山蒼子藥枕制作技藝開發的產品琳琅滿目。壯瑤寶生態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何宏學介紹,該基地從2018年開展山蒼子藥枕手錘制作技藝培訓,至今培訓超3000人次,帶動200名留守婦女實現就業。她們經過培訓後,將產品帶回家制作,既可以照顧家庭,每個月還能增加兩三千元的收入。該基地還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觀光業,將進一步打造成集文化體驗、農種樂趣、團隊建設、科普教育於一體的農業生態文化創意園綜合體,促進少數民族特色工藝傳承。
  冀麒宇擔任社長的壯瑤風採錦繡合作社位於福堂鎮太平村委會金龜村,成立於2020年,是集壯瑤織、染、繡技藝傳承和活態展示於一體的非遺傳承基地。冀麒宇介紹,該合作社通過活化紡織非遺技藝,實現織錦技術、面料、染色和設計的創新,以壯錦為設計原點,結合山野植物,設計研發了壯錦草藥香囊制作研學體驗課程,已與86座城市的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並走進我國港澳台校園。以研學課程為橋梁,該合作社在鄉村開設壯錦技藝培訓班,培育鄉村工匠,建設非遺工作站、非遺就業工坊、研學基地,帶動900多名農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
  連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少鋒介紹,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共有縣級以上非遺項目57個。近年來,連山多措並舉推動非遺保護傳承,賦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提高傳承水平,連山縣舉辦壯瑤特色文化非遺傳承人群文創產品研發等培訓班,連續兩年實施壯瑤特色文化傳承人才培養工程,組建壯瑤特色技藝傳習所1個、基地9個,建成非遺工坊4家,常態化開展培訓、展演、傳習活動,培訓學員逾7000人次。
  連山縣文化旅游體育發展中心主任陳艷雲介紹,連山縣以“非遺+旅游”模式培育文旅新業態,利用民族傳統節日,舉辦“七月香壯家戲水節”和“一鎮一節”活動,打造“瑤族盤王節”“壯族牛王誕”等文化品牌,讓非遺在活態傳承中煥發時代光彩。去年8月,連山舉辦“七月香”壯家戲水暨非遺系列活動,4天時間吸引游客25萬人次,拉動消費1.05億元。2023年10月以來,連山持續舉辦“相約周末﹒文化夜市”系列活動,傳承篝火舞會、竹竿舞、裝古事、瑤族小長鼓廣場舞、繡球廣場舞等,推介非遺文創產品、非遺美食,吸引了眾多游客,帶動夜經濟發展,促進了旅游消費。(譚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