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面加強非遺保護傳承推動嶺南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發布時間:2024-07-03 09:29
來源: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4-07-03
近年來,廣州市積極推動非遺聚集化、融合化、數字化、年輕化發展,逐步實現“保護有力、傳承有序、管理有規、融合有度”,現已有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項目216項,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64名、市級非遺傳承基地154個、市級非遺工作站21個。
健全制度機制,構建非遺保護傳承新格局。廣州市出台《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管理辦法》等,建立市、區兩級非遺保護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市、區兩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將非遺保護經費列入市、區財政預算,2021年至2024年全市財政資金投入超過1億元。
加大保護力度,豐富非遺項目名錄新體系。廣州市全面開展非遺普查和專題調查,加強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設立了廣府文化(越秀)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粵劇粵曲文化(荔灣)生態保護實驗區。同時,健全非遺名錄體系建設,現已整理入庫實體檔案3222卷(件)、數字資料文件約10TB,完成69名傳承人口述歷史資料片制作,出版《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志》《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等。
融入現代生活,推動非遺煥發時代新魅力。廣州市推進非遺走入社會生活,舉辦廣州非遺開放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等活動。同時,培育了一批示范性學校類傳承基地,設立一批多功能非遺大師工作室,建設市級非遺工作站,建成永慶坊、北京路非遺街區和珠江鋼琴創夢園非遺集聚區,並打造了全國首條非遺主題地鐵示范線(廣州地鐵11號線)。
合理活化利用,激發非遺融合發展新活力。廣州市推動非遺跨界合作,培育“非遺+商業”“非遺+舞台”“非遺+文創”等新業態,開發了20多條非遺旅游路線,“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游路線”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同時,進一步引領非遺產業化發展,舉辦了非遺品牌大會、廣州非遺購物節等,對具有市場潛力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實施生產性保護,將部分非遺作品版權授權企業做量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