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非遺項目衍生出文創產品,“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可園被“搬”上舞台,嶺南傳統服飾、生活習慣走進現代生活,民俗歌舞與時尚街舞同台演出……11月8日至10日,2024粵港澳大灣區公共文化和旅游產品(東莞)採購會(簡稱“灣區文採會”)在廣東東莞舉辦,不僅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產品,也讓嶺南文化在與潮流的交融碰撞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本屆灣區文採會共有374家文旅企業、機構參與,聚焦“最嶺南,更潮流”主題,汲取嶺南文化的傳統精神,匯聚灣區創新文化元素,彰顯東莞朝氣蓬勃的城市氣息。
在本屆灣區文採會上,東莞歷時8個月創排、以嶺南畫派發源地可園為題材的實驗國樂劇《可園可源》首演。該劇在保留嶺南文化精髓的基礎上,探索嶺南文化的全新表達,充分運用現代舞美設計,讓觀眾領略到嶺南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部作品原計劃演出3場,後應觀眾要求加演一場。音樂總監、作曲陳若平說,這部作品是帶著一部分“80後”“90後”對廣東音樂的理解去呈現的,在編曲上加入了很多屬於年輕人的審美觀,詮釋開放、創新、包容的嶺南文化精神。總導演林芷羽說,《可園可源》的舞美提取了可園和十香園的建筑元素,是一部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將音樂、繪畫和舞蹈相結合的作品。東莞市文化館館長,《可園可源》出品人、總策劃黃曉麗表示:“我們爭取將其打造成傳統和潮流融合的東莞新IP。”
本屆灣區文採會舉辦了全國文化主理人大會,向文化主理人發出“潮流集結號”。來自全國的上百名文化主理人深挖在地風景、文化,用潮流吸引用戶、用興趣導向感染用戶,為文旅帶來新活力。比如,珠寶設計師鐘華採用金鑲玉、失蠟法、鏨花法等傳統工藝,集故宮倦勤齋中的江南元素、通景畫的紫藤雀鳥、雙面繡上寓意吉祥如意的雲紋於一體,創作文創新品“美什件”﹔廣東香城集團主理人肖艷華注意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香文化,她不斷創新莞香產品,目前一些產品在電商平台的銷量可觀﹔漆藝傳承人、古琴藝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子壽用漆藝點綴嶺南文化,制作了柚罐等精巧茶罐,解鎖茶文化的新花樣……融合傳統文化與潮流視角的文創產品,在本屆灣區文採會上頻頻亮相。
主辦方還推出首屆灣區周末嘉年華,包括2場市集、3場游城活動、1場短視頻大賽、3場火柴盒音樂派對及10個“潮流東莞”火柴盒營地分會場,同時結合重點商圈和220個共享文化空間,打造灣區周末消費場景。由東莞市文化館推出的粵港澳非遺墟市與“最嶺南”文化館鴻福橋市集,為市民提供近距離接觸、體驗灣區非遺特色、中式美學文化產品的機會。
在“最嶺南”文化館鴻福橋市集上,6家中國香港企業組成了香港創意館。香港炫幻視界有限公司憑借一套以《黑神話﹒悟空》為動漫背景的視頻制作體驗項目,吸引了不少觀眾參與體驗。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在東莞潮玩動漫的沃土裡尋到商機。
在粵港澳非遺墟市上,廣東省40余項非遺項目集中展示。觀眾站在每一個攤位前,都能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普寧英歌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來發表示,希望將英歌舞推向更廣闊的舞台,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現代與傳統的交融中,讓更多人體驗嶺南文化之美。(譚志紅 許鎮偉 利民)
上一篇: 跨越百年的青春對話 |
下一篇: 2024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在廣州舉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