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使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踏上新台階,廣東省中山市從2021年起推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截至2024年,已有233家中心完成任務,完成率達86%。在2024年廣東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抽樣調查中,中山市行政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總體得分位列全省地級市第三。中山市還通過建設香山書房、鄰裡文化家等新型文化空間,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水平。全市105家香山書房中,有65家分布在鄉鎮,2024年的人流量約184萬人次,外借圖書約35萬冊次。
如何讓這些公共文化空間在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中更好地發揮作用,讓群眾走進來、願意常來?中山各鎮街以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提質增效為契機,引入社會資源和力量參與新空間的建設、管理與運營,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三鄉鎮橋頭村,有一座玻璃屋樣式的稻田香山書房。2022年10月,三鄉鎮青年企業家協會企業開始運營該書房,依托“咔品花茶×咖啡筆記”茶飲店引入輕餐飲服務,不定期開展公益文化活動,打造“二十四節氣”文旅品牌,成為附近居民和游客讀書觀景、休閑學習的好去處。三鄉鎮宣傳和文旅教體辦公室主任鄧菲介紹,該鎮通過設備保障、資源配置、租金減免等優惠助企舉措,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香山書房籌建、運營和管理,如華豐花園香山書房與居民社區緊密結合,成為閱讀空間升級優秀實踐案例﹔當地名座假日酒店、東街裡﹒和集民宿等建設共享閱讀空間,形成“閱讀+住宿”的發展模式。
西區街道實施“公益大聯盟”服務機制。據西區街道黨工委委員葉子昌介紹,西區街道已招募1家文化企業、5支業余文藝團隊入駐街道內文化活動中心參與管理,為群眾提供免費或低價的文化服務,2023年以來舉辦活動60多場。其中,西苑社區香山書房引入青年創業團隊運營管理,推出“人才創夢咖啡”項目,定期開展與讀書、觀影有關的文化沙龍,月均接待群眾近2萬人次。西區街道還拓展“非遺+”新空間,將醉龍元素融入荔景苑香山書房等,推出“荔苑有戲”文藝新品牌、“香山書房之夜”閱讀項目,以及醉龍咖啡、文創周邊等,為群眾提供文化新體驗。
橫欄鎮通過公開招標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運營管理永興書房。據橫欄鎮黨委委員葉劍榮介紹,永興書房是該鎮為彌補工業園區公共文化場所配套不足而建設的,為附近1公裡范圍內30多家規上企業的5000多名員工構建了5分鐘閱讀圈,2024年接待讀者超過3.8萬人次,同比增長220%。運營方注入社會資金對永興書房進行升級改造,使面積、座位增加50%以上,同時引入咖啡店,打造服務多樣化的“書房+”新型公共文化空間。
東區街道為推動三溪村文旅驛站﹒旅游服務中心可持續發展,引入“三溪裡”本土茶飲品牌,成立三溪文旅導賞團隊,解決了驛站管理力量不足的問題﹔引入輕餐飲、文創、民宿、非遺制作等業態,推出非遺體驗、親子課堂、美食探賞等研學游線路,開發了文創IP“三少”,開設首家主題文創店,推出明信片、帆布袋、冰箱貼等產品。據統計,三溪村年均開展活動200余場次,惠及群眾近3.5萬人次,節假日日均游客量約5000人次。
推出“文化村長”結對指導模式,是小欖鎮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動”起來的創新之舉。據小欖鎮宣傳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項建東介紹,該鎮推動29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完成改造升級,將更多時間、精力、財力投入基層,努力讓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到一線。2021年至2024年,全鎮共開展惠民文化活動1239場次,惠及群眾18.5萬人次。到2024年底,該鎮已實現村(社區)“文化村長”全覆蓋,全鎮全年共開展“文化村長”駐點公益活動超170場次,惠及群眾超6萬人次。
不少地方通過購買服務,將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運營管理委托給專業機構,但這種方式並非一勞永逸。中山市南朗街道建有17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018年起探索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整體打包給專業社工機構運營,改變了以往文化協管員單槍匹馬、獨力難支的困局,但也逐漸暴露出村(社區)一級參與度低、主體責任不清晰等問題。為此,南朗街道調整運營模式,採用街道下撥補助資金、村(社區)自主開展工作的方式,激發出村居的參與積極性和創造力。如今,各村根據實際情況和第三方商議服務內容,結合人口結構特點、群眾喜好等策劃和組織文化活動,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雙項提升。
目前,中山市已出台行動方案,在全市開展行政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提質增效工作。中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書記蕭亦充表示,將聚焦資源好不好、渠道暢不暢、機制順不順,集中力量做大優質文化資源體量,做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優化社會力量參與渠道,深入推進公共文化設施所有權和使用權分置改革,拓展多元業態的公共文化服務新場景。(譚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