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貴州
貴州
貴州:發展紅色旅游 傳承紅色記憶
發布時間:2020-01-10 12:3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01-10
  貴州不僅是紅色文化資源富集的省份,還是中央紅軍長征途中活動時間最長、活動區域最廣、發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之一。紅軍長征在貴州經過的61個縣,涉及全省9個市(州、地),佔全省88個縣(市、區)的三分之二以上。當年紅軍長征路上一朵朵鮮紅的烙印,深深鑲嵌於黔山秀水之間,留給貴州人民難忘的紅色記憶,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聯姻旅游,譜寫著一支激蕩奔流的進行曲。
  弘揚長征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
  “對我們而言,黎平會議有哪些意義?”在黎平會議紀念館,講解員每天都要回答這樣的提問。“敢闖新路、敢於突破、敢於勝利”,這幾個鐫刻在紀念館正門右側石牆上的大字就是最生動的注解。80多年前,紅軍進入黎平,揭開了長征偉大轉折的序幕,同時也播下了革命火種。
  黎平會議紀念館館長張中俞介紹,2009年縣政府在黎平會議會址對面建設了黎平會議紀念館,以豐富、擴大革命遺址展覽。2009年12月18日,黎平會議紀念館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成為弘揚長征精神,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重要平台。
  “我從小就是聽著‘腌魚和紅軍的故事’長大的。”貴州佳人食品暨詹老奶佳所腌魚創始人詹家雨說。面對創業之初的種種苦難,詹家雨經常以紅軍長征精神鼓舞企業士氣。“紅軍長征那麼艱難都能完成,我讓家鄉特產腌魚走出貴州這點小事還怕做不到?”正是這份堅持與果敢,不但讓侗家腌魚走出了當地,還行銷海外。
  這隻是黎平傳承紅色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一個縮影。為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黎平縣在脫貧攻堅的新“長征”路上快步向前邁進,憑著敢闖新路、敢於突破、敢於勝利的“三敢”精神,因文化而興、因旅游而盛——緊緊圍繞“侗都黎平﹒頤養勝地”的主題,黎平挖掘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以“黎平會議會址”為開展紅色旅游的載體,將中央紅軍進入黎平的紅色題材故事,融入具有黎平特色的侗族大歌、侗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表現力和旅游內涵,並確定了以黎平會議會址為重點,以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為主線,點、線、面與侗族風情游、國家森林公園綠色生態游相銜接、協調、互補的黃金旅游重點線路。
  豐富紅色內涵  打造紅色新體驗
  去年國慶期間,貴州紅色旅游持續升溫,各紅色旅游景區相繼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以各種新形式祝福新中國成立70周年,讓游客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值得一提的是,在紅色旅游線路中年輕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其中80後和90後佔比提升至4成,報團出游者平均年齡由上一年的31歲下降到27歲。
  在遵義“四渡赤水實景實戰體驗園”,“沉浸式紅色旅游”既趣味新穎又內涵深刻,擺脫了簡單的模式,融合了富有現代休閑氣息的旅游元素,在去年國慶假期圈粉無數。該景區以四渡赤水戰役為故事背景,拆分出若干真實歷史劇情,由游客抽取隨機角色卡,高度還原1935年真槍實彈的真實場景,讓游客體驗到當時紅軍戰士浴血奮戰的戰斗現場。
  在遵義會議會址,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絡繹不絕。遵義會議陳列館內展示了大量文物、珍貴歷史圖片、文獻資料等,生動地再現了紅軍長征的歷程。游客駐足於陳列館的各個展廳,在與文物的近距離接觸中感受著歷史風雲。近年來,遵義會議紀念館年接待觀眾量保持在400萬人次以上。
  據了解,遵義接待人次超過百萬的紅色景區還有婁山關景區、苟壩、習水土城、大烏江景區、婁山關、四渡赤水紀念館等。
  遵義目前擁有各級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8個,紅色旅游資源單體299個,紅色旅游景區16個,佔貴州省紅色旅游景區的三分之一。遵義深挖特有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創新紅色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將紅色與綠色、文化與生態等相結合,打造紅色文化旅游新體驗。同時,遵義市還全面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目前擁有4A級以上紅色旅游景區6個、3A級紅色旅游景區3個,遵義會議紅色旅游區正在積極開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工作。
  推進紅色帶動  促進脫貧攻堅
  習水縣是四渡赤水的發軔地和主戰場,而四渡赤水第一渡就是在習水縣土城鎮。據了解,為了保護好土城古鎮,保護好四渡赤水戰役遺跡遺址,習水縣於2006年9月在土城古鎮重建四渡赤水紀念館。同時,依靠古鎮厚重的紅色文化、歷史文化,擬定了以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文化為重點,古鎮文化和民俗文化為補充,建成了佔地面積12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展線2000米的綜合博物館群。現如今,土城有女紅軍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青杠坡戰斗遺址等紅色旅游產業,以及鹽幫、文宋窖文化博物館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
  越來越多的當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飯。家住土城鎮群峰村的村民陳雲富,在外務工一年隻能掙到5、6萬元,回到紅色旅游小鎮風生水起的家鄉後,他養起了習水麻羊,通過養麻羊賣到土城鎮,一年就能掙10萬元左右。世代在土城經營芍湯圓的徐光梅一家依舊在人來人往的老街上,精心制作售賣芍湯圓,年收入30萬元以上,日子過得紅火滋潤。61歲的張曉蘭,則是將自家的臨街老屋改造成客棧,每年收入也有近10萬元。
  近年來,赤水以全域旅游為契機,聚焦紅色主題,探索出一條多業態跨界疊加、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在赤水丙安古鎮,已有100余家商戶在從事旅游特色紀念品銷售,開了餐館、茶館等,收入大大增加。越來越多的人借紅色旅游發展的東風脫了貧,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過去石斛、竹蓀等,隻能賣給當地人,銷量相當有限,可現在不一樣了,有了紅色旅游的帶動,我們的產品不再愁銷路。”丙安鎮的村民王明龍高興地說。
  “雞鳴三省景區已經成了三省交界干部群眾開展革命文化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平台,尤其在周末和節假日,前來這裡游覽的客人如織。”畢節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甘德富介紹道。雞鳴三省位於川、滇、黔三省交界處的畢節市七星關區林口鎮雞鳴三省村。1935年2月5日,紅軍長征是在這裡召開了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雞鳴三省”會議是“遵義會議”的延續和補充,為長征勝利提供了組織保障。
  “2015年景區未建設以前,雞鳴三省村在家務農人數約380人,人均純收入3400元。自2016年景區開建後,雞鳴三省村本村戶籍常駐人口數約1600人,人均純收入在5800元以上,光是景區建設工地就解決臨時就業200余人。”雞鳴三省村支書常勇說。
  在貴州,推動旅游業發展是精准扶貧的重要途徑之一。據統計,2018年貴州省接待游客9.69億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9400多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2%、33.1%,帶動30.3萬貧困人口受益增收。2019年1-7月貴州省旅游總人數為70326.89萬人次,同比增長21.6%﹔旅游總收入為7052.80,億元,同比增長30.6%。特別在通過紅色旅游扶貧富民措施上,貴州努力通過多種方式攻克這一難題。
  未來,貴州將通過推進一批紅色旅游景區建設、聯通一批紅色旅游線路等方式,努力打造成中國紅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並與脫貧攻堅相結合,2020年,實現紅色旅游接待人數力爭達到7300萬人次,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620億元。(王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