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和8月,湖北省博物館共接待海內外觀眾109萬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長12.7%,達到去年全年觀眾量的四分之一,是該館歷史上參觀人數最高的暑期。其中,8月接待觀眾56.5萬人次,18歲以下青少年觀眾佔比為25.6%,成為暑期參觀博物館的主力軍。最具特色的編鐘樂舞每天6場,共演出304場,場場接近爆滿,上座率超95%,近12萬人次聆聽到來自曾侯乙時代的千古絕響。十余款荊風楚韻的文創新品上架,文創銷售額同比2023年暑期增幅超50%,有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優化預約,有效緩解“一票難求”
一是延時開放最大限度滿足觀眾參觀需求,7月9日至8月31日,按照早開門、晚關門的原則,將開放時間調整為8:30-17:30。同時,為特殊人群(65周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等)提供綠色通道,免預約登記進館85611人次。
二是優化實名預約流程,根據最大承載量核定門票發放額度,實行分時段入館參觀。少量退票在當天分時段發放,以滿足外地及臨時來館游客剛需。發出倡議,建議武漢市本地居民減少暑期參觀頻次,將寶貴的參觀資源優先讓予遠道而來的外地游客。
三是針對“黃牛倒票”問題,第一時間發表嚴正聲明,並通過票務系統升級,拉黑異常賬號、“人防+技防”結合、優化退訂等策略,保障觀眾參觀權益。與此同時,會同相關部門依法對“黃牛”搶票倒票、“野導黑導”就地攬客高價收費等不良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擴大供給,提供豐富文化產品
為豐富觀眾的暑期文化需求,推出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臨時展覽、教育活動與學術講座,不僅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場荊楚文化盛宴,也進一步激發了公眾對文物保護與文化傳承的熱情。除曾侯乙、越王勾踐劍展、楚國八百年等基本陳列持續火爆外,暑期強勢推出的兩大精品臨展也大受好評。“楮墨遺珍”——湖北省博物館藏金石碑帖展,通過陶文拓片、甲骨文拓片、青銅銘文拓片、石刻拓片、青銅器全形拓等五個部分,展示了從新石器時期到秦代的文字面貌,讓觀眾得以一窺中國碑帖文化的藝術魅力。“浮金流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廣琺琅特展,則通過展出康熙、雍正、干隆三朝時期的琺琅器物,展現了清代皇室的藝術品味和審美追求。
豐富的社教活動開辟了暑期少年兒童的第二課堂。2024年湖北省博物館“荊楚故事我來講”小小講解員夏令營招收59位營員,他們經過專業指導、沉浸式學習和嚴格考核,走進展廳服務公眾,暑期累計服務時長1860小時,講解2090批次。少兒體驗館“小小考古學家”課程帶領小朋友體驗考古發掘過程,“樂享編鐘”學習先秦禮樂文化,共開展教育活動350場,受眾過萬人次。“保護傳承非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主題宣傳活動,向來館數十萬觀眾普及傳播非遺文化知識。
為進一步加強合作交流,提升影響力,邀請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研究員Colin Mackenzie(馬麟)、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Jay Xu(許杰)、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張涌泉等國內外學術大咖走進湖北省博物館荊楚文明講壇,深入淺出地解讀文物、解碼文明。
注重細節,實干作為永在路上
暑期各一線部門堅守崗位,早到崗晚下班,全力做好觀眾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安保人員不畏酷暑高溫,確保觀眾與車輛的有序出入流通,暑期入館車輛49615輛,日均936輛。提供大件行李免費寄存和轉運38613件。人工講解服務1931批次,四種自助語音導覽使用10萬余部,接聽咨詢電話34315次,發放宣傳資料18.7萬份。規范團隊研學管理,登記發放公共服務證14150張。
2023年以來,湖北省博物館利用建館70周年的契機,聚焦主責主業,開拓進取,在開放服務、學術研究、對外交流等方面取得較大突破。2024年上半年6個月參觀人數達246萬人次,同比增長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