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河南
河南
河南省新縣發展鄉村旅游 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19-09-20 09:58 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9-09-20
  近年來,河南省新縣圍繞全域旅游發展目標,立足特色旅游資源優勢,把鄉村作為旅游發展的主戰場,將旅游作為鄉村振興主抓手, 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特色產業為根基,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緊扣“高品質”要求,創新“五個三”模式,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游帶動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旅游及相關產業的帶動下,全縣32個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11321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84.34%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在旅游發展各環節受益,旅游已成為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帶動富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厚植優勢,“三重保障”繪藍圖。
  一是規劃引領。圍繞“一鎮一主題,一村一特色”目標定位,構建了由9個特色旅游小鎮和18個特色村落組成的“九鎮十八灣”鄉村旅游發展布局,逐步形成了集觀光、休閑、度假、康養於一體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和全域景觀。二是政策支撐。及時出台《關於加快全域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新縣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獎勵扶持辦法》。三是機制保障。成立新縣旅游委,健全“縣有旅游委、鄉有旅游辦、村有管委會”的三級旅游管理體系。成立鄉村旅游經營單位等級評定委員會,制定《新縣鄉村民宿管理服務指南》,組織全縣300家旅游企業成立新縣旅游協會、民宿協會、餐飲協會、旅游商品協會,不斷完善行業自律機制,推動鄉村旅游規范化、品質化發展。
  強化配套,“三項提升”固根基。
  一是優化人居環境。堅持“干淨就是美,持續就是好”,實施美麗鄉村生態新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五年行動計劃。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全面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百人以上自然村通旅游公路﹔實施鄉村“六小工程”行動,完善鄉村旅游標識系統、咨詢服務體系。三是推進人才強旅。立足勞務大縣優勢,實施“999人才回歸工程”﹔在本地人才培育上,建設大別山民宿學院、大別山鄉村振興學院,開辦“大別山旅游講堂”。
  深化融合,“三大特色”強肌體。
  一是打造“多彩田園”。堅持文旅融合,挖掘豐富的鄉村民俗文化,舉辦全國首屆鄉村復興論壇、大別山鄉村旅游文化節、大別山民俗文化節、大別山茶花節等文化旅游活動。二是做活“教育培訓”。充分發揮大別山干部學院、大別山紅色商學院引擎作用,深入挖掘大別山紅色精神內涵,做活紅色教育培訓、商務培訓產業﹔立足生態優勢,建成大別山露營公園,開發以房車露營體驗、青少年研學旅行為內容的新興旅游產品,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露營旅游論壇暨首屆大別山區域房車露營大會。三是發展“步道經濟”。緊扣“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發展定位,將全民健康作為重點民生工程來抓,打造登山步道、休閑漫道,布局生態綠道、景觀廊道,建成全省首條500公裡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
  示范引領,“三則案例”闖新路。
  一是西河大灣模式。西河灣——國家傳統古村落、中國景觀村落,依托原生態古建、古樹、古寨等風貌特色,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整合各方資金2000萬元實施古民居修繕工程,將古村落保護開發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打造古村落休閑度假基地。二是創客小鎮模式。田鋪大塆依托“豫風楚韻”特色,緊扣“鄉村創客”主題,將自然與人文、古朴與現代深度融合,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整合各類“雙創”資源,把創新創意植入美麗山水,以時尚元素增輝傳統村落,打造了河南省首個鄉鎮層面的創客小鎮。三是耕讀小鎮模式。大別山耕讀小鎮以“晴耕雨讀”為發展理念,以特色農業為依托,以旅游產業為支撐,打造了一個既體現傳統農耕文化特色,又具備現代產業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激活乘數,“三項成果”啟新篇。
  一是喚醒了鄉村沉睡財富。以“大別山鄉村旅游文化節”為主線的品牌營銷活動持續開展,促進了新縣鄉村旅游快速發展,喚醒了沉睡已久的鄉村資源,讓西河灣、田鋪大塆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叫響了“九鎮十八灣”系列品牌。二是改善了群眾精神面貌。美麗鄉村建設讓古建民居得以保留、村落庭院得以美化、民俗文化得以傳承,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游發展為貧困山村帶來了大量的客流、信息流、資金流,調動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了“發展一業、帶動一村、激活一片”的綜合效應。三是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新縣將旅游作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探索出“政府主導+合作社帶動+運營公司管理+貧困戶參與”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將鄉村旅游發展成果最大限度轉化為群眾共享的紅利,助力群眾實現“入股股金、就業薪金、資產租金”多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