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遼寧
遼寧
遼寧省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圓滿收官
發布時間:2016-12-05 10:0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12-05

  近日,遼寧省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最後一場活動在東北育才實驗學校舉行,至此,今年的活動完美收官。此次活動由遼寧省文化廳主辦、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一年來,活動先後組織8784人次,行程近50000公裡,陸續走進全省14個市的12所幼兒園、76所中小學校、13所大專院校、140余個社區、30余個村屯、8個敬老院、15個廠礦、6個部隊,舉辦活動共300場(次),讓19萬百姓享受了非遺帶來的文化實惠。

  非遺進校園,“零距離”接觸傳續薪火

  今年,遼寧省在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的同時,注重結合不同年齡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校選項、因材施教,在走進金搖籃、沈陽貝斯特、沈陽春天等幼兒園,選調了適合幼兒觀看、參與並具有安全性的木偶戲、糖人、面塑、掐折紙等項目參加﹔在走進東北育才實驗學校、大南一校等小學校園期間,則選調了皮影戲、京劇、評劇、剪紙、等觀賞性、互動性較強的項目參展,由傳承人攜小學徒現場展示,拉近非遺與小學生的距離。而在沈陽城市學院舉辦的非遺進校園活動,則針對大學生的欣賞水平,選調了相聲、快板、東北二人轉、撫順地秧歌、海城鼓樂等表演類項目,讓大學生們感受熱烈而又原汁原味的非遺節目。很多學校的老師表示:“非遺保護離不開青少年,她們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也是祖國的未來。這種非遺進校園的形式,不僅增強他們的保護意識,也能讓非遺在孩子們心中扎根,這是非遺進校園最大的意義所在。”  

  非遺進社區,文化惠民新風尚

  今年,遼寧省除了常規的在基層、社區開展非遺展示展演活動之外,還特別走進海城感王敬老院、夕陽紅敬老院、兒童福利院等地,為鰥寡孤獨的老人、社會殘障人士送去非遺的關愛,讓這些社會弱勢群體也和正常人一樣觸摸非遺,共享非遺帶來的文化實惠。

  同時,非遺進社區活動也時刻繃緊“弘揚傳統文化”的主線,不僅選調的項目、編排的節目都是原汁原味的非遺精華,更把“公益性”原則貫穿活動的始終。在沈陽總站路社區開展活動期間,居民們不僅欣賞到了地道的高蹺、秧歌,還收到了專業的非遺書籍和期刊,社區負責人說:“非遺進社區活動將純正的民間文化送到百姓家門口,是百姓能親身感受到的文化惠民。”  

  非遺進軍營,共話軍民魚水情

  非遺進軍營是在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的基礎上,擴展的一個新的普惠點。8月1日,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組織文化志願小分隊走進軍營,為近千名的官兵送上節日的祝福。首場慰問演出在桓仁民族文化中心舉行,當地公檢法司、武警、消防等部門的300余人觀看了展演。隨後,文化志願者小分隊分別走進遼海部隊聯勤部和撫順雷鋒團,為那裡的官兵奉獻了精彩的表演。開場坐唱《時代列車》講述了雷鋒精神廣為流傳的故事,引起了雷鋒團廣大官兵的強烈共鳴﹔阜新東蒙短調民歌傳承人韓梅及其弟子演唱的《鴻雁》優美動聽,展現了濃郁的草原風情﹔二人轉演員張春豐夫婦共同表演的東北二人轉,融說唱伴舞於一體,將整場展演推向高潮。  

  非遺剪紙展,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遼寧剪紙專題展是今年的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的一個全新的活動形式,匯集了庄河剪紙、岫岩滿族剪紙、新賓滿族剪紙、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建平剪紙等12個省級以上剪紙項目,以文化沙龍的形式進行專項集中展示。

  隨後,近20名剪紙傳承人陸續走進撫順新賓、鞍山岫岩、大連庄河、錦州北鎮、朝陽建平等5個已入選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剪紙項目所在地,老、中、青、少四個年齡段的傳承人們不僅向廣大觀眾展示了精湛的剪紙技藝,還紛紛展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品。作為年齡最小的參展傳承人,庄河剪紙傳承人陳莉表示,“這次剪紙展是一個太難得的交流、切磋契機,一定要把最能代表自己技藝水平的作品展示出來,讓觀眾品評,也讓同行的剪紙前輩們指點。”  

  非遺大講堂,實現理論實踐雙提升

  非遺大講堂雖然在形式上不是創新之舉,但是較之以往,首次涵蓋非遺十大門類,並從每一類中遴選一項比較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來設置課題,授課內容通俗易懂﹔在授課專家的選擇上,也打破以往學術理論專家的局限,將視野擴展到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和行業權威人士。

  本溪評書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田連元便是第一次應邀做客非遺大講堂。這位滿肚子故事的評書藝術家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裡,從說書的“祖師爺”周庄王“打鼓勸臣”講起,說到評書雛形於戰國諸子百家游說諸侯時形成,再到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的評書發展演變,期間穿插他的代表書目《隋唐演義》《水滸傳》等多個經典選段,詮釋了傳統曲藝的藝術的魅力。  

  非遺主題活動,亮點紛呈雅俗共賞

  今年5月,遼寧省非遺保護中心首次與遼寧大劇院聯合承辦傳統戲劇、遼西木偶戲和岫岩皮影戲三場非遺專場展演,共吸引了千余名觀眾觀看。木偶兒童劇《農夫與虎》《孤獨的小豬》,皮影傳統劇目《盜馬關》《東郭先生與狼》既讓觀眾感受了傳統文化的底蘊,也體驗了上台參與的樂趣。9月,為了讓廣大市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喜慶、祥和的中秋佳節,遼寧省非遺保護中心又與遼寧大劇院二度聯手承辦了“情滿中秋”遼寧非遺中秋主題展演活動,通過非遺專場展演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踐行“惠民生、樂共享”的宗旨,弘揚中秋文化內涵。(來源:遼寧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