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呼和浩特的博物館真“活”起來了
發布時間:2024-01-08 08:1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1-08
  1月1日,隨著夜幕降臨、商場打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文物局)、呼和浩特博物館在新華Mall商業綜合體舉辦的“回望千年 博物北疆”——文博進商場活動也落下帷幕。
  這是內蒙古文博系統的第一次文博進商場嘗試。據了解,此次文博進商場活動展出高清三維文物模型38件(套)、精美文物高清照片172件(套),共計20多家文博單位提供展品。
  活動現場設置的拍照打卡區,以呼和浩特博物館、昭君博物院、將軍衙署博物館、公主府博物館、五塔寺博物館及豐州故城博物館6家文博場館的代表性文物為背景,以王昭君形象為主題,供游客打卡拍照合影。“活動很新穎、很現代、很時尚。在商場購物的同時,還能看到各種數字化的文物,很是意外。”“希望多舉辦一些這樣的活動,讓大家多接受文化熏陶。”觀眾表示。
  據了解,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在推進博物館“活”起來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呼和浩特市現有各級各類備案博物館、紀念館31家,其中,國家一級館1家,國家二級館2家,國家三級館2家。為順應“文博場館用起來,讓文物走出庫房,生動展現歷史文化,講好城市故事,使博物館成為感知和了解城市文化的會客廳”的新時代博物館要求,根據呼和浩特市委編委《關於整合組建呼和浩特博物院的批復》精神,2023年3月,呼和浩特市文物局施行博物館總分館改革。總分館制改革實施半年多來,基本實現文物資源、人員、資金、人才儲備、運營模式一體化發展。2023年,呼和浩特市博物館系統連續推出“熠熠朝輝——故宮博物院典藏清代金銀器”專題展、“文明足跡——呼和浩特歷史文物”專題展、“古塞遺蹤:內蒙古萬裡長城璀璨華章攝影展”等10個各具特色的展覽,使呼和浩特市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彰顯。
  同時,呼和浩特市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博物館科科長雲珉介紹,2023年,13家博物館、紀念館類景區共接待游客467萬人次,促進了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演藝等產業的振興。
  講解員是文博場館與公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歷史文化的傳播者。2023年11月27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文物局)舉辦了呼和浩特市首屆文博場館講解員大賽,9個旗縣區26家文博場館的85名講解員參加了培訓。在2023年12月4日舉行的呼和浩特市首屆文博場館講解員大賽成果展示現場,表彰了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最佳風採獎4名、優秀獎20名。
  坐落在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巴彥街道前羅家營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塔火車站舊址,因毗鄰同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白塔”也就是遼代的萬部華嚴經塔而得名。它是呼和浩特地區保存較好、較完整的民國時期火車站舊址。白塔火車站舊址內有站房、信號房、站長官邸、碉堡等多座建筑物,保存著鐵路票據櫃、集裝箱鉛封、鐵路臂章等文物。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書記、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局長金磊介紹,白塔如今已經成為豐州故城博物館,目前就具體事宜正在和鐵路部門溝通協商,預計將白塔火車站舊址建成為呼和浩特市的第一座鐵路博物館。
  2024年,呼和浩特市將啟動打造“博物館之城”,更多的文物將在“博物館之城”建設中“活”起來、“火”起來。
  此外,2023年7月,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托克托縣博物館藏的“大唐故銀州龍川府長史白君墓志銘”“金石刻”、內蒙古將軍衙署博物院藏的“元故世襲千戶建成都尉夫人王氏墓志”、呼和浩特博物院藏的“清同治皇帝御賜第六十二任綏遠城將軍德勒克多爾濟功德碑”、托克托縣博物館藏的“清光緒胡人石刻碑”5通一級文物入選。

  據了解,自國家文物局啟動《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申報以來,呼和浩特市文物局在接到通知後,組織力量對全市碑刻石刻文物資源進行摸底調查,符合申報條件的碑刻石刻文物共有300件(套),最終上述5通入選《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阿勒得爾圖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