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內蒙古
內蒙古
內蒙古:充分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加強文物保護利用
發布時間:2024-05-14 10:40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024-05-14
  內蒙古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1099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9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78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13處。現有備案博物館165家,館藏珍貴文物112.5萬/件套。近年來,內蒙古多措並舉積極推進全區備案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長城、岩畫、大遺址等文物數字化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構建統籌推進新格局。印發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文物事業發展規劃》《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貫徹落實舉措》等一系列文件。二是強化數字化保護提升文化傳承附加值。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文物局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推動指導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包頭博物館、鄂托克文博研究院等備案博物館實施館藏文物數字化保護項目27個,實施五當召、桌子山岩畫、二道井子、陰山岩畫群、元上都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遼上京西山坡佛寺遺址保護展示等9項工程。初步建立全區博物館數字文物信息庫系統,實現不可動文物基礎現狀信息留存,將現代技術與傳統藝術相結合,再現文物保護單位價值及內容。三是強化新媒體傳播拓展宣傳推廣受眾面。2021年以來,自治區文物局指導全區備案博物館共舉辦“雲展覽”、“雲課堂”等系列活動500多場次,加強文物考古宣傳工作力度,圍繞元上都、長城等重要遺址制作推出全媒體可視化宣傳產品,推出《時間的禮物》文物系列視頻13集。四是強化現代科技手段賦能考古發掘智能化。近年來我區積極將GIS系統、數字測繪、遙感、三維重建、三維激光、全景攝影、虛擬現實、RTK測繪、計算機數字繪圖、無人機等先進的數字化信息採集技術,應用到考古調查、勘探、發掘、整理研究中,完成各類古建筑、石窟寺、遺跡等不可移動文物及考古工地探方、遺跡、遺物的精細三維建模,建立了豐富的考古信息資料庫,保存考古工地各項時空信息資源,基本實現瀕危文物資源高精度和永久的數字化保存。
  下一步,內蒙古將積極推進博物館、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等數字資源開發利用,切實實現文物、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