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4年“五一”假期,內蒙古自治區全區博物館參觀人數83.52萬人次,為2023年同期的1.25倍,再創歷史新高。隨著博物館游持續“出圈”,內蒙古文旅市場涌現文博熱。各地博物館紛紛“上新”各自展覽,舉辦豐富的社教活動,逛博物館成為眾多市民和游客度假的首選。
推出豐富展覽內容“潤心”。“五一”假期前夕,內蒙古多個博物館提前著手,用精彩的展覽、飽滿的姿態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內蒙古博物院創新推出“故塞同風—長城及長城地帶的文化交融”圖片展,展現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詮釋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歷程。赤峰博物院上新“古國﹒方國—西遼河流域文明與早期中國形成特別展”“石刻千秋—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藏歷代精品墓志專題展”兩大展覽,展示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烏蘭察布市博物館引進“融合之路——拓跋鮮卑遷徙與發展歷程”,進一步加深人民群眾對中華文明向心力、凝聚力及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明的認知。
提供溫馨公共服務“貼心”。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多家博物館在“五一”假期實行延時開放、夜間開放,滿足更多游客需求,讓市民和外地游客飽饗文化大餐。全區多家博物館“五一”期間正常開放,其中呼和浩特博物院、鄂爾多斯博物院等多家博物館延時開放到夜間9點以後,鄂爾多斯博物館還推出夜間定時人工講解服務,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博物館夜間開放在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同時還助力城市“夜經濟”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增強沉浸社教體驗“凝心”。內蒙古多家博物館充分發揮教育功能,推出豐富的節日教育活動,讓廣大觀眾尤其是青少年觀眾在參與體驗中感受歷史魅力,聆聽文明回聲。內蒙古博物院持續推出“Museum Walk——博物館鮮活之旅”系列活動,通過青年講解、街頭採訪、古代游戲體驗、文物手作、導覽手冊、創意視頻等方式為觀眾打造了多層次觀展體驗。呼和浩特博物院將軍衙署博物院推出穿漢服古裝游園拍照、昭君博物院沉浸式體驗演出等活動,赤峰博物院配合精品展覽“古國﹒方國—西遼河流域文明與早期中國形成特別展”推出第31期“博苑講堂”,邀請知名考古學專家郭明開展“紅山古國初顯現——兼談紅山社會的文化進程”專題講座,極大地豐富了展覽的學術研究水平和價值。鄂爾多斯博物館為紀念“五四”青年節,以新引進的交流展覽“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陳嘉庚生平事跡展”為依托,在組織青少年參觀陳嘉庚生平事跡展的基礎上,開展了“紅歌識曲”“歷史事件猜猜猜”等紅色互動體驗活動。
未來,內蒙古的博物館將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文物資源與現代生活相融合,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