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寧夏創新務實高效推動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工作上台階
發布時間:2021-02-01 12:48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2021-02-01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等有關要求,結合實際,創新務實 ,高效推動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各項工作。 

  持續推進文物領域“放管服”改革。一是逐步規范文物領域行政審批事項。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開展“四級四同”政務服務事項梳理完善工作,進一步規范文物領域政務服務事項清單,推動文物領域行政許可事項簡化、優化。二是配合完善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流程。“建設項目文物保護和考古許可事項”分別納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管理事項清單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清單,進一步提升建設項目文物保護和考古許可審批流程規范化水平。三是深入推進文物保護區域評估改革。制定出台《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區域評估工作規程》,重點加強對各類園區、開發區管理部門申請文物保護區域評估的對口業務指導。全區11個工業園區先後啟動文物保護區域評估工作。 

  不斷激發博物館創新活力。一是分類推進博物館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完成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和固原博物館法人結構治理,分別成立博物館理事會。二是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依托各級各類博物館,提高社會參與度,通過舉辦文物創意產品大賽等形式,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創意、有市場的文物創意產品,豐富“寧夏禮物”。三是加強博物館運行管理。加強在全區博物館領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督查﹔對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開展績效考評,強化博物館標准化管理;加強館藏珍貴文物數字化保護。四是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推出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展覽,打造全域“品牌”展覽,“朔色長天 寧夏通史”陳列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優秀獎。全區博物館平均每年引進推出展覽100余個,接待公眾150余萬人次。充分發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功能,加強與中小學校共建,開展“小小講解員”“研學旅行”“第二課堂”等活動。 

  大力推動文物保護與旅游融合發展。一是發揮博物館優勢,講好文物故事。全區博物館緊密圍繞黃河文化、寧夏地域文化,策劃和推出精品展覽60多個。疫情期間推出網上展覽10余個、線上展示活動200余期(次),瀏覽量達100余萬人次。二是積極推進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建設。依托長城、長征文物資源,修建長城旅游觀光廊道70余公裡,開發紅色旅游景點10余個,積極打造紅色旅游、長城休閑游等區域旅游品牌。三是積極推廣文物+旅游發展模式。向公眾開放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數量和品質不斷提升,全區A級景區中有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27處,佔全部景區的32.5%,“博物館奇妙夜”、岩畫拓片制作體驗、活字印刷體驗、考古開放日等已成為重要旅游項目,博物館游、文物研學游、考古體驗游等正在成為公眾旅游消費新方式。 

  進一步提高文物保護管理水平。一是夯實文物保護基礎。修訂《寧夏回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辦法》,加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編制,依法劃定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第五批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二是實施重點文物保護項目。組織實施戰國秦長城彭陽白岔村段、明長城大武口興民村段等一批長城修繕保護工程和銀川海寶塔加固修繕工程。持續推進西夏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三是加強革命文物保護。開展革命文物普查,公布了全區革命文物名錄,完成將台堡革命舊址等革命文物加固修繕工程。四是加強考古工作和石窟寺保護。持續開展彭陽姚河塬遺址等早期遺址考古發掘和調查工作;開展全區石窟寺調查,制定《關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