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寧夏
寧夏
寧夏:文化強區 砥礪闊步
發布時間:2022-08-29 11:1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8-2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寧夏調研,並賦予寧夏“建設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使命。

  寧夏位於西北內陸地區,一半沙漠一半綠洲,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譽。這裡有史前的水洞溝遺址、賀蘭山岩畫,還有歷經千年的秦長城、須彌山石窟、西夏陵。這裡創造了“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告別貧困、與全國同步的脫貧攻堅奇跡﹔創造了不毛之地在“麥草方格”治沙方法下蛻變成翡翠綠洲的生態治理奇跡﹔創造了昔日賀蘭山東麓的干沙灘成為我國唯一躋身“世界十大最具潛力葡萄酒旅游產區”金沙灘的產業發展奇跡﹔更創造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二類水進二類水出的黃河治理奇跡……

  牢記囑托,奮勇前行。202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作出打造文化興盛沃土、建設新時代文化強區的部署,為寧夏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擘畫藍圖。

  藝術創作吹響時代號角 

  寧夏西海固地區從聯合國發布的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方到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人間奇跡,閩寧鎮從昔日人煙稀少、飛沙走石的“干沙灘”發展成為百姓安居、酒庄各異“金沙灘”的滄桑巨變,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發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所展現的實干力量、“走好新的長征路”所凝聚的進取精神,都為文藝作品提供了豐厚肥沃的藝術土壤。

  10年來,圍繞秦腔等寧夏傳統優勢劇目,緊扣“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精神內核,寧夏文旅戰線上涌現出一批展現寧夏發展成果、激發群眾奮斗精神、促進民族團結和睦,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傳得開的精品佳作。比如,秦腔現代戲《王貴與李香香》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和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閩寧鎮移民之歌》等6部作品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

  公共服務擔當時代使命

  進入新發展階段,人民群眾由“富口袋”的物質需求加速向“富腦袋”的精神需求轉變。公共文化服務迫切需要發揮陣地作用,努力提供更高品質、更加多元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堅定各族人民“永遠跟黨走、共筑中國夢”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10年來,寧夏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在全國率先實現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形成。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走在西部前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成覆蓋率達80%,名列西部前茅。“歡樂寧夏”“清涼寧夏”、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成為地域特色品牌。

  文藝旗幟爭創時代楷模 

  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讓跨過貧困線、迎接新生活的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用群眾聽得懂、接地氣的方式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第一時間播撒在群眾身邊、浸潤到群眾心間,引導各族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10年來,圍繞解決打通基層理論宣講宣傳“最後一公裡”問題,發揮“文化大篷車”旗幟引領作用,寧夏話劇大篷車隊三十七年如一日送戲下鄉,行程百萬公裡,演出8000余場,遍布全區各鄉鎮的溝溝坎坎、邊邊角角,甚至將足跡延伸到全國30個省區市的廣大農村,被中宣部稱為“全國文藝戰線上的一面旗幟”。2019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通過整合“文藝輕騎兵”“送戲下鄉”等,充分發揮好“文化大篷車”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播種機、群眾文藝工作輕騎兵的作用,讓黨的創新理論以文藝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使其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文化認同的連心橋。2021年,寧夏“文化大篷車”被推薦爭創全國時代楷模。

  文化遺產彰顯時代價值 

  深入挖掘、闡釋、利用好寧夏文化遺產的內在精髓和時代價值,對於講好寧夏故事、增進民族認同、堅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0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堅持以長征、長城、黃河國家公園建設為抓手,以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發出的“走好新的長征路”偉大號召,努力在推動文化遺產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讓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確提煉能夠展示寧夏在地文化、黃河文化和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從文物視角講好中國故事、寧夏故事。固原博物館“千年固原﹒絲路華章”和寧夏博物館“朔色長天——寧夏通史展”榮獲全國十大文物陳列精品獎和優勝獎,“紅旗漫卷——寧夏革命文物陳列”入選慶祝建黨百年全國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精品項目。同時,寧夏堅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講好寧夏故事、展示地區形象、增進人民福祉的獨特地域名片,“花兒”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28項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大力實施非遺扶貧“百千萬”行動計劃,推動特色農副產品、非遺商品與車間、營銷平台對接,直接帶動1萬戶群眾從事相關產業﹔“非遺進萬家﹒文旅展風採”非遺大賽系列活動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黃河流域非遺重點活動。

  走過非凡十年,寧夏文旅產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已成為寧夏六優產業之首。寧夏味道、寧夏品牌、寧夏故事、寧夏形象、寧夏聲音在詩和遠方的融合發展中成績斐然,成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崔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