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青海
青海
生態旅游高位推進 大美青海篤行致遠
發布時間:2022-09-15 10:5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9-15
  “要立足高原特有資源稟賦,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青海考察,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
  地處地球第三極的青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著力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十年來,“大美青海 生態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2012年,青海接待國內外游客1581.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23.75億元。2019年,青海接待國內外游客5080.17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561.33億元。
  強化頂層設計 激活文旅動能
  謀定而動,篤行致遠。青海省委、省政府將“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這一政治任務、發展任務、民生任務作為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青海的方向指引、實踐路徑、載體目標。
  近年來,青海省政府與文化和旅游部建立省部共建機制,聯合印發《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制定《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行動方案任務分工》。近3年來,青海出台政策30余項,累計實施文化和旅游及涉旅項目1400余個,累計完成投資726億元。
  海南藏族自治州文體旅游廣電局局長仁貝說,近年來,海南州依托區域內旅游資源稟賦,確立“七個一”的發展思路,全面實施《海南州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先行區行動方案》,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項目,積極營造生態旅游發展氛圍。
  開展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累計普查資源16146處﹔推出三江源溯源之旅、雪山探秘之旅、國家公園生態體驗之旅等生態旅游精品線路﹔“旅游廁所革命”持續推進,修訂出台《青海省旅游廁所管理辦法》……一系列務實舉措,切實推動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建設。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學文說,下一步,青海將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聚力構建目的地體系,促進全省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錨定國際標准,建立健全與國際標准相銜接的旅游要素服務體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游客滿意為標准,著力破解“門票經濟”,推動青海“大景區”建設。加快出台青海《生態旅游產品標准》等標准,完善成效評估、監督執法和生態引導等操作規范。用足用好部省合作交流機制,持續擴大“大美青海 生態旅游”品牌影響力。
  繁榮特色文化 豐富旅游內涵
  青海“花兒”、熱貢藝術、玉樹賽馬會、銀銅器制、藏醫藥……青海歷史文化資源異彩紛呈,凝聚著一代代青海人的勤勞與智慧。黨的十八大以來,青海持續深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不斷豐富文化和旅游產品,吸引了世界目光。
  多年來,青海持續挖掘特色文化內涵,培育文化和旅游企業90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52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10家,省級文化旅游產業示范基地103家,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2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個。
  非遺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已成為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亮點和宣傳大美青海的靚麗名片。“近年來,青海省非遺保護工作整體推進、協調發展,有效激發了內生動力,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朱桂英介紹,統計顯示,青海現有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361項、代表性傳承人3160名。
  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是青海省唯一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熱貢藝術之鄉”,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是青海省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為集中,文化資源最具多樣性、獨特性、唯一性的人文旅游資源聚集帶。每年6月舉行的“熱貢六月會”和12月舉行的“於菟節”,因其獨特的魅力都會吸引數萬名省內外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紛至沓來。
  黃南藏族自治州文體旅游廣電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同仁始終堅持“保護為先、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工作方針,以“非遺+旅游+扶貧”為切入點,持續鞏固提升“非遺+旅游”模式。規劃投資7.79億元推進熱貢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建設熱貢唐卡藝術館等園區基礎設施項目,開展隆務寺、古寨堡群等景區危房整改及風貌改造工作,有效改善景區人居環境,展示獨特民居風光。
  優化區域布局 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推出“鄉村是座博物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128條,青海非遺歷史文化之旅等3條線路入選。3條線路串聯起了青海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和產品,讓游客走進歷史遺址,漫步美麗鄉村,了解青海歷史和民俗文化,體驗“山水林田湖草”田園美景。
  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鄉村旅游指導處)副處長趙海蓉介紹,目前,青海省鄉村旅游已初步形成了鄉村旅游接待點、鄉村旅游重點村、鄉村旅游示范景區的規模化發展格局。避暑休閑、健康養生、山地戶外、汽車露營、研學旅行、康養旅游等多元業態,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內涵。
  走進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新村,干淨整潔的村落,村民臉上的笑容,小狗歡快的叫聲,無不展現出這就是“我們向往的生活”。2016年,位於大山深處的班彥村啟動實施易地搬遷工程。如今,搬出窮山窩的班彥新村依托民族文化特色,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等產業,舊貌換新顏。
  “增收的門路多了,村民們的干勁越來越足了。”班彥村村委書記李瑋說,2017年底,班彥新村提前整體脫貧,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2600多元增加到2019年的10500多元。全村近10項民族特色產業欣欣向榮。
  近年來,青海省還先後出台《青海省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提質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青海省鄉村旅游扶貧項目實施意見》等政策,為全省鄉村旅游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鄉村特色資源,優化區域發展布局,在交通干線和重點鄉村旅游景區周邊建設一批鄉村旅游精品示范項目,提升游客的體驗度和參與度,讓鄉村旅游不僅能吸引游客、更能留住游客。”趙海蓉說。(唐仲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