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成都錦江區以融合+拓展“產業反哺事業”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發展
發布時間:2016-06-01 09:08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6-01

  成都錦江區積極探索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融合發展,出台了《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建設文化強區的意見》,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將搭建公共文化陣地,開展公益文化活動等作為獎勵扶持文化企業的必備條件,引導文化企業積極參與全區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走出了一條“融合+拓展”,文化產業反哺文化事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收的成功路徑。現有文化企業1625家,文化產業規模在成都乃至整個中西部地區都體現出先發優勢。

  一、融合產業空間資源,拓展公共文化陣地

  當前,“體驗式服務空間”正逐步成為傳統商貿業、休閑旅游和創新創業等領域的發展方向,而這種“體驗式服務空間”恰好為公共文化陣地拓展提供了現實可能。近年來,錦江區充分利用“體驗式服務空間”探索出3種各具特色的文化服務陣地。

  (一)傳統商貿業+文化陣地。2015年1月,方所成都書店正式開業,同時在錦江區開啟了一個新的以當代生活審美為核心,以藝文活動為厚基,漸次涉及閱讀、生活、藝術、設計、兒童、時尚等各個領域的體驗式服務空間,成為涵蓋書店、美學生活、植物、服飾、展覽空間、文化講座與人文咖啡的復合式公共文化服務平台,為市民群眾提供多方面的文化服務。

  (二)休閑旅游業+文化陣地。2014年,錦江區引入民間資本在東湖公園內打造了西部唯一的藝術品保稅倉庫,同時配套建設了展示交流中心——紅美術館。域上和美藝術館、紅美術館提供免費開放、配套講座、現場導覽、市集互動、現場寫生等項目,長期舉辦各類學術交流和藝術沙龍活動,對促進公眾藝術教育、提升國民文化素養起了良好帶動作用,成為了利用公園打造休閑公共文化服務空間的實例。

  (三)創新創業+文化陣地。成都錦江區太陽樹青年創意服務中心88號青年空間項目,包涵青年文化交流、青年成長輔導、青年創業就業三大主題板塊,通過在已建立的休閑娛樂區、互動影音區、電子閱讀區、互動創意基地、藝術沙龍(多功能廳)、青年志願服務聯絡站、創業(幫扶)聯絡站、心理健康咨詢中心、餐飲中心9大核心區域中開展各項活動,豐富青年群體的業余文化生活,為他們提供學習、生活、培訓、交流、創投孵化、志願服務、心理咨詢等綜合性公益服務。

  二、融合產業活動平台,拓展惠民文化途徑

  錦江區提出了“藝術植入社區”行動計劃,讓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事業建設,為社區群眾提供公益的文化藝術項目(產品)和群眾文化活動,真正讓藝術流行起來,讓藝術走進市民千家萬戶。

  每年依托藍頂美術館、許燎源博物館、梵木藝術館、紅美術館、域上和美藝術館、清源際藝術中心等大型展示交易場所舉辦各種公益性文化藝術展覽、展示、交流、市集等活動100余場。2014年以來已在東湖公園連續舉辦兩屆“跨年藝術季”,“我們在一起”2015成都公共藝術季雕塑展,88青年空間的文化沙龍,成都清源際藝術中心開展各種公共藝術教育、鑒賞、體驗、感悟系列等特色主題活動,對市民群眾基本實現免費開放,為公眾親身感受頂級藝術水准、近距離鑒賞著名藝術作品、主動參與文化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台,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三、融合產業人才優勢,拓展人才培訓渠道

  近年來,錦江區積極借鑒學習國內外先進經驗,加強與北上廣等發達地區交流合作,曾邀請中央黨校范玉剛教授、台灣SOHO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庭庭等國際國內知名專家,面向群眾和專業人員免費開展公益藝術培訓。全區建設了9個人才培訓小高地和2個文化人才實訓基地﹔成功舉辦了廣告創意、藝術原創、工業設計等培訓班,培訓文化人才近1000人(次)。成都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成都錦美蜀繡文化有限公司還獲得“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訓資助。

  全區成立了成都群眾文化促進會、成都市錦江區當代藝術學會、成都市錦江區書法家協會等文化藝術協會,通過“中外名家進錦江 結對子種文化”、“‘文藝志願 服務人民’—12﹒5國際志願者日成都文藝志願者文藝進錦江”等文化服務活動,深入社區開展文藝人才輔導培訓,提高社區文藝人才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來源: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