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旅游業讓羌族文化熠熠生輝
發布時間:2019-02-28 08:44 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郭鵬
信息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2019-02-28

  四川省茂縣是國家“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核心區之一,可以說是區內“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一個典型代表。自2008年10月“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以來,區內各地一方面大力加強汶川地震後羌族文化搶救與保護,一方面通過發展旅游業,逐步實現了羌族文化的弘揚、傳承與可持續發展,讓羌族文化日益綻放璀璨光芒。

  劃區保護開啟新發展

  羌族文化歷史悠久、絢爛多彩,表現形式從語言、服飾、飲食到城鎮規劃、村落布局、羌族建筑、民間習俗等,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括羌笛、羌族多聲部、羌繡、羌年等非遺及一大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汶川特大地震中,羌族文化遭到嚴重破壞。為了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搶救保護羌族文化的指示精神,原文化部與四川省、陝西省積極配合,商討災區重建及羌族非遺搶救方案,組織專家對《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進行了多次修改,確定了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范圍。其中,四川省主要包括阿壩州茂縣、汶川縣、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等羌族主要聚居區,以及毗鄰的阿壩州鬆潘縣、黑水縣,綿陽市平武縣。

  2008年10月,原文化部正式設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並將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納入了國家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自此,實驗區成為繼閩南、徽州和熱貢之後,我國第四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文旅融合業態更豐富

  釋比開壇祭天地,羊皮鼓聲祈福來﹔羌山喜悅豐收年,人壽年豐慶羌年……2018年金秋,“茂縣2018羌年慶祝活動”在中國古羌城隆重舉行,八方游客來到這裡,零距離體驗羌年習俗。

  茂縣的羌年活動隻是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之一。在災後恢復重建的過程中,中國古羌城、巴拿恰特色商業街、羌族民俗博物館等具有濃郁羌族特色的建筑拔地而起,坪頭羌寨、牟托羌寨、吉娜羌寨、石椅羌寨等一大批羌族村寨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的有力支撐,也為當地旅游產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恰好覆蓋著四川省生態旅游資源極佳的區域。茂縣鬆坪溝是著名的紅葉觀賞地﹔汶川縣三江旅游區山清水秀,是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黑水縣達古冰山是青藏高原東部最東緣,離大都市最近的現代山地冰川﹔理縣畢棚溝集高原、冰川、峽谷風光於一體,是徒步旅游者向往之地﹔平武縣境內棲息著大熊貓、川金絲猴、牛羚等珍稀野生動物,常有游客慕名而來……汶川、茂縣還是九(寨)黃(龍)黃金旅游線上的重要節點。

  絕佳的生態旅游資源和厚重的羌族文化底蘊,讓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成為旅游勝地,每年都吸引大量境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茂縣羌歷年、汶川櫻桃節、古爾溝溫泉節、達古冰山冰雪節、北川羌族沙朗節、大禹祭祀等節慶活動無不把羌族文化演繹得精彩紛呈。

  實驗區內相關地區通過文旅融合、互動發展等,讓古老的羌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呈現一派繁榮景象。汶川特別旅游區、北川羌城旅游區均已被評為5A級景區。

  羌山兒女吃上“旅游飯”

  在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過程中,四川始終堅持非遺生產性保護,既活態傳承也富民增收。近年來,無論是在景區打工,還是從事鄉村旅游,又或是生產、銷售旅游商品,日益豐富的旅游業態和日益繁榮的旅游市場讓羌族群眾日子越過越好。

  在阿壩州,僅茂縣的中國古羌城就提供了1200多個就業崗位,不少羌族同胞在這裡工作,向游客們展示最地道的羌族風俗。“對我們來說,唱著歌跳著舞就掙錢了,收入提高了很多。”一位在旅游區工作的羌族同胞說。

  阿壩州黑水縣把旅游業確定為重點扶貧工程,大力引導當地村民參與旅游接待,同時對昌德、哈德、甲足三個村進行打造,為81戶民宿接待戶提供每戶不低於2萬元的改造資金,讓超過450名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另有1800余名村民間接受益。作為村裡挂牌的貧困戶,羅爾基在政府支持下將多余的住房改造成6個標間和大床間,紅葉觀賞季節每間夜可以賣到200元以上,還經常“一房難求”。

  近年來,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著力打造文旅發展引領區,積極探索全域旅游扶貧模式,依托1個5A級景區、4個4A級景區,讓群眾“變上山為上班”,為1000余名貧困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先後打造出36個特色村寨、80余個星級農家樂,讓5400余人直接受益﹔陸續開發出羌繡、草編等多種特色旅游商品和紀念品,讓越來越多羌族群眾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踏上“致富路”。

  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保護區建設管理機構應當依托區域內獨具特色的文化生態資源,開展文化觀光游、文化體驗游、文化休閑游等多種形式的旅游活動。有了國家政策的支撐,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發展勁頭更足了,羌山兒女正謀劃著新的致富路。(中國旅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