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挖掘區域特色資源 奏響長江之歌
發布時間:2022-07-19 08:57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朱雪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07-19

  “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著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回蕩在天外。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你用磅礡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當深情而壯闊的《長江之歌》響起,總能激起澎湃的激情。在長江上游的四川一帶,愛長江、護長江、頌長江的氛圍格外濃厚。

  推進文化建設,全面展現長江的風採,從提升服務品質開始。

  四川宜賓,自雪域高原奔騰而下的金沙江與穿成都平原蜿蜒而來的岷江在此匯流,造就了“萬裡長江第一城”的美名,也塑造了兼容並包、勇於進取的精神氣質。近年來,宜賓不僅通過系統生態修復,為長江著上美麗的“綠衣裙”,還大力推進文化建設,挖掘區域特色資源,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同大遷川,李庄歡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給。”十六字電文,讓抗戰期間的學界名流感受到李庄古鎮的博大胸懷。今年,在萬裡長江第一古鎮“李庄古鎮”,佔地1000多畝的全新景區“李庄古鎮月亮田”已建成開放。以60畝水街、86棟彷古建筑、沉浸式民俗表演,為人們展開一幅煙波氤氳、古韻綿長的山水人文畫境。

  長江之畔的江安國立劇專舊址,現已成為國立劇專史料江安陳列館所在地。目前,這裡正在建設中國戲劇博物館,將大量運用高科技展示手法為游客提供觀展情景式和互動式體驗。

  坐落於三江交匯處、建於清代、見證川滇水碼頭輝煌歷史的冠英街,也正在緊鑼密鼓修繕改造中。“以保護為主,合理開發,將其打造成人文生活綜合體驗區,力求讓這些承載宜賓歷史文化元素的清代民居煥發生機,展現長江文化的風採。”宜賓市翠屏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長江流域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已成為學術焦點,也是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重要研究主題。

  以長江為線,串起巴蜀、荊楚、吳越3個重要的青銅文化圈,去年四川博物院的“山高水闊長流天際——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以518件珍貴文物,集中展現了青銅時代長江流域的文明氣象,表達出長江文化同氣連枝、多元一體的內涵。為配合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特展,四川博物院還推出了6場專家講座,為普通觀眾深度解讀長江文化。

  龍文化是瀘縣文化的符號、精髓,也是長江文化深厚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瀘縣著力構建龍舞、龍橋、龍雕“三位一體”的龍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立龍舞文化國家、省、市、縣四級傳承人制度,整體推進龍文化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建立傳習所16處,全面普及龍舞技藝,全縣舞龍人數達1000,成為弘揚長江文化的重要力量。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國家一級文物“南宋高浮雕青龍石刻”,該館結合龍文化、石刻文化,打造的各類文創產品也備受青睞。

  “瀘縣將發揮瀘縣川渝毗鄰的地理區位優勢,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精品旅游線路,做優文旅服務。”瀘縣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深入挖掘龍文化、石刻文化,讓其融入生產生活實踐,助推長江文化發展。

  近年來,四川的一批品牌群眾文化活動都突出長江主題,通過群眾參與面廣、影響力大的歌詠和廣場舞等活動,大力宣傳長江文化,持續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放歌長江頭﹒幸福奔小康”四川省第四屆群星合唱展演,以文化為載體,以長江為主題,展示了四川豐富的長江資源和優厚的文化基礎。活動期間開展的長江文化宣傳周成為百姓理解長江與家鄉文化基因的窗口。

  首屆“神韻號子﹒唱響南溪”號子音樂節上,四川省各市(州)及區(縣)文化館的25支代表隊近百位“號子”演唱者齊聚南溪,讓觀眾在氣勢磅礡的“號子”中增強對長江文化的認同感。

  2022年全國“村晚”示范展示暨四川省“千龍千獅鬧新春”示范展演中,雨壇彩龍、水車龍、板凳龍、布衣龍、荷花龍等20支舞龍隊伍,通過方陣連響、腰鼓、綢扇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表演,展現了四川省鄉村振興特色成果,傳遞出奮斗不息的精神,講述了長江文化在新時代的新發展。(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