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百千萬”活動激發群眾文化活力
發布時間:2023-07-06 10:1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7-06

  春節、端午、中秋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川省於2019年在全省開展“百舟競渡迎端午”“千龍千獅鬧新春”“萬人賞月誦中秋”傳統節日重大群眾文化活動(簡稱“‘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5年來,“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已成為四川省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並產生了一些連鎖反應,不僅提升了承辦地的知名度、美譽度,促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培訓了相關人員,還推動了文旅融合,群眾也從中獲得愛國、愛家、愛生活的幸福感。

  龍獅回歸 傳統文化沁潤人心

  6月21日,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青衣江畔熱鬧非凡,四川省21支龍舟隊以及重慶市武隆區龍舟隊進行了一場精彩的龍舟比賽,吸引了萬余名群眾到場觀看。“時隔近40年,終於又看到賽龍舟了。”傳統回歸,令圍觀群眾興奮不已。比賽之外,精彩的秧歌、沐川草龍等表演,為民眾呈上一場豐富的端午民俗文化盛宴。以此為開端,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活動在綿陽、內江、成都、眉山等地熱熱鬧鬧地開展起來。

  作為2023年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集中展演活動的主會場,夾江縣在龍舟比賽的基礎上繼續“加料”,既推出了夜游千佛岩和品味新街子、城市博物館等新消費場景和業態,舉辦啤酒龍蝦節、鳳山李子節等群眾性活動,還發放了140余萬元的政府消費券,讓群眾過了一個有趣、有料的端午佳節。

  近年來,隨著“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知名度的提升,各地參與主辦的積極性持續高漲。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僅今年的“百舟競渡迎端午”活動就有多個地方踴躍申報。

  作為“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的總導演,四川省文化館舞台藝術中心主任羅濤還清晰記得2019年在青神縣舉辦首屆“百舟競渡迎端午”活動的情形。在端午民俗展示環節,來自全省的48個非遺項目精彩亮相,觀看群眾和游客達3萬余人次。同期開展的傳統龍舟展演活動中,全省18個市(州)的18支龍舟隊參加龍舟競渡和搶鴨子活動,現場觀眾達5萬余人,各網絡平台同步直播,當日累計瀏覽量超過250萬。

  傳承千年的民間習俗裡,流淌著文化的血脈。2020年農歷小年,四川省在南充市閬中古城舉辦四川省2020年“千龍千獅鬧新春”集中展演活動。春節古城巡游活動、春節文化非遺項目展演、文創產品展覽展銷、春節郵品大拜年……豐富多元的活動吸引全省21個市(州)的46支隊伍800余名舞龍舞獅藝人齊聚閬中古城,熱鬧非凡。參與舞龍舞獅的藝人均來自民間,歡樂的年節氣氛達到頂峰,還登上了當天的《新聞聯播》,“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的知名度愈發響亮。

  隊伍壯大 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策劃推動,分基層展演和集中展演,線上線下同時舉辦。在主題品牌活動的加持下,省、市、縣、鄉、村實現五級聯動。

  “濃厚的節日氛圍,把曾經逐漸傾向於吃喝的節日與禮贊祖國、謳歌時代結合起來,同時修復、增強和拓展了節日的浪漫格調、娛樂功能、運動屬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惠及廣大群眾。”一名參與策劃“萬人賞月誦中秋”的業內專家如此評價。

  2021年,在開國元帥陳毅故裡資陽市樂至縣舉辦的“萬人賞月誦中秋”活動上,巴蜀兒女共誦中秋華韻。現場觀眾劉譯蔓感嘆:“在陳毅故裡過中秋,傳統文化和家國情交織在一起,這份體驗難能可貴。”

  “一個縣(市、區) 至少有一條龍舟、一條龍(一隻獅),個別具備條件的村(社區)組織一條龍或一隻獅,組織轄區機關、事業、企業、學校、社會團體、家庭等廣泛參加線上、線下開展的中華優秀詩詞吟誦活動。”四川省文化館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活動的逐年開展,全省的展演隊伍也逐漸壯大起來。

  除了重頭戲的展演,與之配套開展的各項活動,激活了從城市到鄉村的“文藝細胞”。在全省展演中,各地還圍繞主題組織開展“十進”活動。以2020年的“萬人賞月誦中秋”活動為例,除了在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的主會場外,四川省還在全省范圍內開設175個分會場。通過線上線下方式,“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採取直播、錄播、轉播,更立體地展示了時代特色和四川形象,讓更多群眾參與到活動中來。

  同時,以“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為契機,四川省各地還開展民俗、非遺項目及文創產品的展示、展演、展銷,並與時俱進開展網絡直播帶貨,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惠農惠民。

  連鎖反應 融合發展像天天過節

  “既是全民群眾文化活動大聯歡,也是探索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嘗試。”業內專家認為,四川省“千百萬”群眾文化活動開啟了文旅共融共興和市場運作的探索。以2019年在青神縣舉辦的“百舟競渡迎端午”活動為例,既有龍舟會等傳統端午文化體驗,又有研學游、美食品鑒、文旅特色商品展銷等旅游活動,還打造出“過端午,到青神”龍舟之旅、“竹編非遺”體驗之旅、“東坡文化”研學之旅、螢火蟲生態之旅、漢陽“傳統村落”古鎮之旅等精品旅游線路。當地嘗試引進企業共同舉辦展演活動,實施了龍舟會節、竹編技藝、文藝創作等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活動期間,青神縣共接待游客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8億元。

  同時,四川省“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還因時因地制宜產生了一些連鎖反應。以青神縣為例,在首次承辦“百舟競渡迎端午”活動後,青神縣積極申請作為全省永久性龍舟文化展演基地,每年端午節在青神縣舉辦一次全省性集中展演活動,推進當地文化旅游標准化建設,打造青神文旅智慧信息平台,使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近年來,各地在舉辦活動和參賽過程中逐步開始探索規則的建立機制,深挖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比如,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凸顯龍舟競渡精神風貌、展示各地豐富多彩民俗等角度進行綜合評價。在擴展龍獅舞隊數量、提升表演水平、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的同時,注入一定的競演成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讓非遺活起來,讓民俗鬧起來,讓群眾樂起來。”羅濤欣喜地看到“百千萬”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連鎖反應。今年4月20日,全國“四季村晚”春季示范展示活動、“大地歡歌”2023年四川省鄉村文化活動年、省級非遺“興文苗族花山節”展示傳承活動在宜賓市興文縣同步啟動,四川省各地100多項重點鄉村文化活動正全面開花,推動各地常態化惠民,豐富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天天都像在過節。”羅濤說。(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