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正在四川成都如火如荼地進行。開幕式上,大熊貓、芙蓉花、太陽神鳥、青銅面具、川劇變臉等眾多帶有蜀地特色的文化元素相繼登場。大運村裡,運動員們可以輪番體驗蜀繡、竹編、臉譜、剪紙、繩編、風箏、香包、年畫等中國非遺制作技藝。成都街頭,古風舞蹈、民樂演奏、流行音樂等融合演繹,街頭藝人們將十八般武藝盡情揮洒。還有遍布大街小巷的美食迎接著南來北往的國際友人,天府文化的多元包容、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以及成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一場盛會的加持下展現得淋漓盡致。
因成都大運會的舉辦,文化和體育成了成都最熱門的話題。“以文興業,成都的產業規模能級實現了新躍升。”成都市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王炯在7月31日召開的成都大運會城市宣傳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2年,成都文創產業增加值2261億元,佔GDP比重達10.9%,全球城市創新指數居第29位,旅游總收入達到1814億元。
他還特別提到,過去的一年,成都的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體育賽事全球影響力居全球第28位,進入全國前三﹔音樂產業產值503億元,躋身國內音樂產業發展第一梯隊。
“堅持以文潤城,特色文化地標綻放新魅力。”王炯說,以舉辦成都大運會為契機,成都新建改建大運場館49座,大型體育場館設施綜合水平進入全國前五,獲評央視財經“中國最愛運動健身城市”。其中作為成都大運會主體育場的東安湖體育公園,融入了古蜀金沙文化太陽神鳥圖案,俯瞰呈飛碟造型,成為傳統與現代、科技與文化交相輝映的標志性場館。
以文惠民,城市功能的品質提升讓城市發展更有人文溫度。記者了解到,作為中國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成都現有音樂廳、劇場數量70余個,座位總數超5萬個﹔博物館186家,其中非國有博物館117家,居全國第一﹔實體書店3678家,居全國第一。“為圖書館的‘超長待機’服務點贊。”夜幕降臨,市民劉女士帶著女兒到成都圖書館閱讀。從2022年6月開始,成都圖書館及其主題分館天府人文藝術圖書館開啟了延時服務,除每周一例行閉館外,其他工作日延時至22時閉館,節假日及周末延時至23時閉館,極大地方便了市民。
對游客而言,這個夏天的成都讓人感受到了更多青春的活力。“成都擁有厚重博大、特質鮮明的人文資源,以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遺址等馳名中外,還有大熊貓這張各國朋友人見人愛的城市名片,安逸巴適的生活吸引著無數國內外游客流連忘返。”成都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郭德剛介紹,成都高品質的文旅產品還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元的選擇。今年7月,2023成都雙年展開展,展覽薈萃了22個國家及地區的235位藝術家的476件當代藝術作品,同時,成都多個藝術空間舉辦了24個平行展。在成都博物館舉辦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特展等展覽,以及正在公演的舞劇《大熊貓》等,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游客的旅行體驗。
在成都街頭走一走,經常會偶遇新的驚喜。成都每年推出100個“最成都﹒生活美學新場景”,涌現出夜游錦江、東安湖世界大運公園等網紅打卡地。大熊貓、古蜀文化、三國文化、詩歌文化、休閑文化、美食文化、時尚文化7個特色文旅IP體系,給中外游客留下了特色鮮明的成都印象。
把味蕾浸在成都的麻辣裡,把閑適放在成都的街巷裡。作為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美食之都城市,成都2022年餐飲銷售收入喜人,達到了1445億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成都還是中國內地第四個發布《米其林指南》的城市,在國內外食客的心中佔有一席之地。成都市商務局總經濟師周立志透露,成都下一步將搶抓大運會辦賽營城重大機遇,加強海內外美食文化交流,做好“餐飲為民”“餐飲樂民”“餐飲富民”文章,進一步提升成都國際美食之都文化傳承創新力和品牌影響力。
“要把重大節會活動作為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王炯透露,下半年,成都還將舉辦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世界文化名城論壇、世界體育舞蹈節、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首屆“金熊貓”獎等多項重大國際活動,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王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