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日前印發,圍繞品牌提檔增量、品質顯著提升、效益全面凸顯等方面,提出未來5年全省旅游景區發展目標及22項重點任務。《意見》在推進景區質量和效率變革等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四川各景區將如何補齊發展短板,提升特色化、品質化、智慧化和國際化水平?
今年端午假期,四川全省納入統計的A級旅游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260.09萬人次、門票收入10939.1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2.33%、6.23%,較2019年分別增長49.67%、53.85%。
“截至2024上半年,四川A級旅游景區數量增長至957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四川景區表現強勁,今年以來主要節假日旅游景區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已全面超越2019年水平,實現了結構優化、量質齊升。“這就對旅游景區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全省旅游景區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從外延式向內涵式轉變,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旅游需求。”該負責人說。
未來5年,四川將在景區品牌提檔增量、景區品質顯著提升、景區效益全面凸顯三大發展目標方面著力。其中,提檔增量方面,國家A級旅游景區將達到1000 家,形成以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為引領,高等級旅游景區為主導,特色旅游景區為基礎的“金字塔”結構。景區品質方面,將聚焦深化旅游景區體制機制改革、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業態產品豐富等,讓二次消費進一步延展。景區效益方面,強調內外融合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帶動作用。
“屆時,四川旅游景區布局將更趨合理、業態產品將更加豐富,助推四川成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設。”有專家認為,隨著《意見》提出的目標逐步實現,四川的旅游景區作為旅游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地位將更加凸顯,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將更加明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將持續增強。
針對《意見》提出的文旅深度融合,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將聚焦突出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豐富文化展示消費場景,促進文創產品開發轉化。“我們始終把文化遺產的保護放在第一位,致力於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在《意見》的指導下,武侯祠博物館將繼續堅持保護第一、傳承優先的理念,通過持續提升學術研究水平、策劃精品展覽、開發創新文創產品,用新技術、新理念、新方法深度挖掘三國文化的多重價值和多元內涵,進一步擦亮三國文化IP,讓三國文化融入當代生活,不斷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意見》在優化業態產品供給方面提出要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完善景區產品體系等要求。近年來,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的陳毅故裡景區搶抓紅色旅游大發展機遇,持續擴大紅色文物的吸引力。“未來,我們將以成渝經濟圈建設為動力,通過整合紅色旅游、鄉村旅游、非遺旅游及康養旅游等資源,加速農文康旅融合,全面提升游客的‘吃住行游購娛’,增強景區的核心競爭力。”陳毅故裡景區相關負責人說。
在四川宜賓,作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蜀南竹海和世界地質公園的興文石海正在推進世界級旅游度假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的創建工作,《意見》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我們將以文旅品牌創建為抓手,聚焦推動實施基礎設施提升、業態場景提檔、服務質量提級、宣傳營銷提效、安全保障提質‘五大行動’。”宜賓市蜀南竹海興文石海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曹匯說,蜀南竹海和興文石海挖掘“竹、石”為核心的文化脈絡,深入拓展“文化+旅游”“科技+文旅”“互聯網+服務”,培育納涼避暑、國風民俗、親子度假、戶外運動、科普研學、低空文旅、科技感官體驗、夜演夜游夜宴等多元文旅融合業態場景,打造便捷安全的全程“一站式”管理服務平台,加快推動從觀光游向度假游的轉變,吸引游客看過來、留下來、玩得好。(付遠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