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新時代川劇人才培養高地
發布時間:2025-04-02 10:00
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5-04-02
川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多彩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其保護傳承、創新發展亟需專業人才提供堅實支撐。四川省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多措並舉加強川劇人才培養,推動川劇振興發展。
加強頂層引領,健全人才培養扶持機制。四川施行《四川省川劇保護傳承條例》,以法條形式分別從人才培養、職稱評定、薪酬激勵、社會保險、轉崗就業等方面作出規定,要求“加大川劇人才對川劇領軍人才、緊缺人才和後備人才的培育力度”﹔制定《四川省振興川劇五年行動方案(2024—2028年)》,明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出台《四川省重大文藝項目扶持和精品獎勵辦法》,川劇項目獲超千萬元激勵資金﹔印發《四川省戲曲名家工作室管理辦法》,評定戲曲名家3批20人、給予資金專項扶持﹔完善優秀青年人才培養全鏈條機制,開展“師帶徒”名家傳戲、青年川劇演員比賽、戲劇小品(小戲)比賽、川劇編劇評論專題培訓系列項目。
堅持固本強基,突破人才培養發展瓶頸。川劇藝術高職教育政策取得突破。四川出台“5+3”中高職銜接一體化人才培養支持政策,增加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高職單招川劇專業技能測試,提升川劇職業人才培養質量﹔成都藝術職業大學舉辦川劇傳習班,將川劇專業作為學院重點專業進行建設,探索川劇“中高本一體化”培養模式﹔放寬戲曲人才職稱評審學歷資歷條件,設立藝術創意設計、演出監督、藝術研究等職稱專業新標准,新增重大獎項、突出貢獻等破格晉升指標,推動新文藝組織、群體職稱評審工作,有效解決專業人才職稱申報難的問題﹔建立龍頭院團“1+N”院團人才培養幫扶機制,“大團幫小團”帶動基層院團新創復排劇目,以戲帶人、以戲培人。
深化多維合作,統籌推進“產教學研”融合。四川舉辦“川劇人才培養暨產教融合發展”研討,拓展“高校—科研院所—院團”合作,推動川劇教育領域“供需”兩側雙向協同發力﹔加強川劇科研人才平台建設,省藝術研究院申報設立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川劇發展研究中心,成立魏明倫研究中心,與成都大學、西華師范大學等共建研究實踐基地﹔四川藝術職業學院聘請49名川劇行業導師、19名川劇特約研究員,承辦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戲曲專業賽事活動﹔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成都市文化藝術學校堅持校地合作、推進“訂單式”委培教育,為市、縣培養川劇學生近300人﹔省市川劇院團聯動藝術院校創排新戲、復排老戲,省川劇院劇場、錦江劇場、悅來茶社等“周末戲聚”“天天有戲”成為川劇專業學生“學中演、演中練”的教學實踐平台。
搭建展演平台,培育川劇傳承沃土。四川常態化舉辦四川藝術節、川劇節、四川省川劇匯演等節會展演,組織開展川渝青年演員交流、“百場百戲”巡演,推選優秀青年人才參加國家級賽事展演活動,舉辦浙川戲曲交流、名家名戲展演,推動戲曲人才跨劇種交流﹔“持續開展中小學川劇傳習普及展演、大力推動戲劇(戲曲)進校園”等內容列入《四川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實施方案》﹔堅持舉辦“中小學生戲曲傳承展演”,全省已建設59個川劇傳承基地,在20余所中小學建立川劇優質生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