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家門口”的藝術節
發布時間:2025-10-15 11:20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10-15

  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開幕在即,多部大戲正接續上演,第十八屆文華獎參評劇目惠民活動也如期開展。此次活動把精彩的參評劇目送到成都市民身邊,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優質藝術作品。

  10月13日,怡人的秋日下午,貴州京劇院帶著新編歷史京劇《陽明悟道》走進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茶店子街道育新社區。

  剛走進社區,記者就被現場的熱鬧勁兒吸引。惠民演出時,演員們一點也不含糊。“雖是提前熱場,也要把好的狀態呈現給大家。”飾演蔣信的青年演員李俊博說,能在正式參評前把戲裡的故事和溫度帶給基層觀眾,對每一位演員來說都是特別珍貴的機會。

  “大家對王陽明並不陌生,對‘知行合一’可能也很熟悉,但是知道這個哲學命題是在貴州荒山裡‘悟’出來的嗎?”演出一開場,李俊博的話就勾起了大家的興趣。他向記者介紹,為了演“活”這個故事,從1995年到2022年,貴州京劇院“磨”了近30年,每一段唱腔、每一個台步,都經過了無數次打磨。

  音樂響起,演員們亮出“家底”,帶來了《陽明悟道》中的壓軸片段《此心光明﹒看花》。三名演員一起范兒,清亮的唱腔便在室內傳開,時而婉轉,時而鏗鏘,贏得了台下陣陣掌聲。

  “剛才這個唱段要不要得?”李俊博用地道的四川話問道。“要得!”大家笑著齊聲回應。氣氛瞬間變得熱烈起來。

  趁著這股熱乎勁兒,李俊博又講起這部戲與四川的緣分,聽完後台下群眾頓覺親切了不少,彷佛台上的演員不是遠道而來,而是常嘮家常的“老熟人”。

  為了完成好此次惠民活動,劇團特地簡化了戲文裡的深奧台詞,用鄰裡之間守信、真誠的相處日常舉例,在戲裡戲外,把川黔兩地共通的“踏實做事、真誠待人”的道理,唱給也講給更多人聽。

  互動環節將氣氛推向高潮。王陽明的扮演者詹志凱當場秀起真功夫,一段《智取威虎山》選段唱得字正腔圓。在叫好聲中,他又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陽明悟道》裡的經典念白“心性大道,知行合一”。

  互動時,62歲的街道保潔員李光容跟著哼唱,聲音雖小卻格外認真。聽說有演出,她連工作服都沒來得及換就趕來了。這是她第一次現場看京劇,哼唱完還不好意思地與旁邊的大媽相視一笑。“以前總覺得京劇離我們遠,今天一看,真好聽,這個下午太值了。”她說。

  藝術早已融入日常生活。開演前,茶店子街道育新社區黨委書記馮茂軍帶著記者在社區周邊走了走。這裡場地開闊,綠樹成蔭,常年聚集著熱愛文藝的居民。“這次要辦高規格的京劇演出,我們在居民群裡發通知時,大家都不敢信,連著問‘真的假的’。”馮茂軍笑著說,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到基層開展,讓更多人感受到國粹的魅力,把文化的根扎得更牢。

  秋風裡的京韻余音未散,10月14日下午,荊腔楚韻又在成都金琴老茶館拉開帷幕。

  竹靠椅、蓋碗茶、亮閃閃的紫銅壺配著咕嘟響的老虎灶——一踏進金琴老茶館,老成都的煙火氣便扑面而來。這兒不隻是成都人歇腳放鬆的“老據點”,近來更成了網友搶著“打卡”的熱門地,國內外游客都奔著來喝茶看戲,熱鬧得很。

  69歲的“老成都”呂榮,早早就在茶館裡佔好了座。“藝術節嘛,我曉得,巴適!”前幾天剛看了晉劇惠民演出的他,早就把視頻發到了社交平台,收獲了很多點贊。

  後台忙著准備的空當,82歲的“鐵杆粉絲”張花茹舉著手機找到了楚劇青年團負責人王道茂,亮出自己買的《田耕牛本傳》演出票,這可把這位遠道而來的藝術家驚著了,心裡滿是感動。當天,兩位青年演員演了楚劇《打餅﹒游街》選段。經典的“矮子功”一亮相,台下立馬炸開了鍋,叫好聲、掌聲就沒斷過。

  人群裡,83歲的陳嘉珍很激動。作為資深戲迷,她很珍惜每一次看戲的機會。她掏出隨身帶著的演出照跟身邊人分享。別看她退休後才學戲,如今都能登台演《穆桂英挂帥》《白蛇傳》了,就算年過八旬,每周兩場排練她也幾乎沒落下過。

  楚劇惠民演出結束後,張花茹有點遺憾地說:“昨晚剛旅游回來,好多演出都錯過了。”不過她早有“補救措施”——已經把藝術節從現在到後面的戲曲票,一口氣買齊了。“這回啊,一定要過足戲癮。”她說。(王雪娟)


第十八屆文華獎參評劇目惠民活動在金琴老茶館開演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扎實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