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在孔子研究院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山東特制定《山東省“十三五”時期古籍保護發展規劃》,重點實施“六大工程”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
一是古籍普查工程。結合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完成全省267家古籍收藏單位共計350萬冊古籍的普查工作。2018年底前逐步出版各收藏單位的《古籍普查登記目錄》,2019年組織編輯出版《山東省古籍聯合目錄》,力爭2020年建立“山東省古籍書目聯合數據庫”。
二是古籍展示工程。開拓展示空間,豐富展示形式,讓古籍走進大眾。規劃建設山東省古籍圖書館,提升古籍展示硬件條件和水平。培育“文明的守望”系列古籍大展、“走近古籍”系列古籍體驗活動、“品真鑒奇”系列鑒寶活動3個古籍展示品牌。充分利用報紙、電台、電視、網絡等多媒體資源,利用微博、微信等傳播形式,實現古籍展示的多樣化。
三是古籍標准化工程。制定、修訂《山東省古籍普查標准》、《山東省古籍修復工作標准》、《山東省古籍修復站點建設標准》等9大標准,建成山東省古籍標准化體系。“十三五”期間,在全省開展兩次古籍評估,實現古籍工作的標准化。
四是古籍修復工程。2015年在全省啟動古籍修復站網絡建設。2016年在條件較好的高校、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建立首批10個修復站點。2018年底前,建立山東省古籍保護重點實驗室,為山東省古籍保護提供實驗場地和檢測環境。繼續強化“山東省古籍保護與修復中心”設施建設,加強對古紙測試等科學研究,進行補紙染色試驗科學創新,提升修復水平。
五是古籍數字化工程。重點建設山東省古籍數字圖書館,把山東省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945部古籍掃描上網,建立“山東省國家古籍珍本數據庫”。實施特色資源上網工程,對“易廬”易經專藏、聊城“海源閣”專藏、歷代山東地方志專藏等山東省在海內外獨佔鰲頭的優秀文化資源進行數字化建設。充分挖掘山東省深厚的文化資源,開發《山東往事》、《齊魯記憶》等大型古籍數據庫。
六是古籍人才培養工程。充分發揮山東省圖書館“國家級古籍保護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山東傳習所”作用,五年內培訓1000人次,2020年前全省古籍從業人員輪訓一遍。聯合山東大學等高校培養古籍保護專業碩士,升級古籍保護人員管理與業務水平。積極開展國際與地區間古籍保護的交流與合作,通過互派館員等方式,借“海外山東地方珍貴文獻回歸”等項目,提升古籍從業人員的國際化水平。(來源:山東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