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省濟南市文廣新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統領,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文藝創作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推出了一批優秀作品,推動演藝市場持續活躍。
一是精品引領激活文藝創作生產。話劇《茶壺就是喝茶的》、京劇小戲《賬本》順利通過山東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15—2016年度初選劇目驗收﹔情景說唱《孔子說﹒說孔子》、山東琴書《曹鼐不可》、青年攝影家劉書彤入選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新創京劇《鄧恩銘》入選2016年山東省重點選題創作作品和山東省慶祝建黨95周年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成為市委黨校“先鋒劇場”保留劇目,每年為廣大學員演出兩次。
二是政策扶持助推戲曲傳承發展。認真落實國辦《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選取我市知名戲曲、曲藝藝術家的代表性劇目,運用現代化音像技術,將其制作成光盤、移動數據盤,整理收集29位已退休老藝術家的17個劇目、14個專輯、26個節目。成立全市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全市地方戲曲普查工作動員暨培訓會議,指導全市普查工作按時間節點有序開展。通過前期普查,摸清我市現有戲曲劇種13個,為下一步戲曲扶持發展政策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據。
三是品牌效應帶動演藝市場繁榮。聯合舉辦第三屆泉荷獎濟南市優秀青年演員藝術比賽,參賽范圍擴大到全市專業演員,搭建起優秀青年演員健康成長的藝術平台,擇優推薦產生10名“泉荷獎”十佳演員。啟動“泉城大舞台”城市惠民演出季演出,市屬6家藝術院團集中周末時間在省會大劇院等場所演出100余場,鞏固擴大城區文化陣地。組織舉辦第三屆“相約大劇院﹒歡樂滿泉城”濟南市文化藝術惠民展演,排定演出36場。此外,圍繞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重要節慶、紀念日,組織開展文藝演出500余場,營造了歡快熱烈的節日氛圍。截至目前,市屬6家藝術院團完成各類演出1900余場次,實現收入1500余萬元,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來源: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