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青島文化建設多駕齊驅實現新跨越
發布時間:2017-03-28 08:5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3-28

    近年來,圍繞打造文化強市的總體目標,山東青島各級文化部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積極探索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著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助力文化青島建設不斷實現新跨越。

  全民閱讀邁入網絡時代

  2014年4月,青島市圖書館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開張試運行,該館配備圖書2萬余冊、期刊80余類,憑借一張二代身份證,讀者可以像操作銀行自助取款機一樣,完成借還圖書。目前,嶗山、市北、黃島等多個區市均已開通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而且數目不斷增多,在全市各級圖書館實現統借統還的基礎上,自助圖書館的不斷增加,豐富了市民辦證、借書、還書的方式和手段,極大減少了時間成本,增加了便利性。

  2016年11月,市南區圖書館“青雲圖”上線運行。市民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下單,從新華書店書城“訂購”圖書,費用由圖書館支付,然後快遞到市民手中,“訂購”市民隻需在規定時間內將圖書歸還至圖書館即可,實現了“你借書,我買單,免費配送”的網絡借閱模式。

  文化精品叫響全國

  為鼓勵創作文藝精品,青島市專門下發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為全市文藝創作工作指明了方向。青島文化工作者也用實際行動和豐碩的成果做出了回應,文藝精品創作捷報頻傳。

  2013年10月,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上,由青島歌舞劇院創排的舞劇《紅高粱》以舞劇第一名的成績獲得“文華獎”,這是青島首次捧得中國政府文化藝術最高獎項,標志著青島的文藝精品創作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2014年9月,全國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在北京揭曉,青島市文聯專業作家鐵流的《國家記憶——一本〈共產黨宣言〉的中國傳奇》獲“優秀作品獎”,該作品也入選山東省文藝精品工程,並改編為電影《大火種》﹔隨後,鐵流的另一部作品《中國民辦教育調查》獲得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2016年6月,青島出品的大型舞劇《法顯》連續兩晚在北京中國劇院首演,引發首都舞蹈界的關注。該劇歷時兩年完成,精心刻畫了法顯自蘇門答臘登船至嶗山登陸的傳奇經歷,弘揚了絲綢之路的文化精髓。作品以扣人心弦的戲劇沖突和精彩的舞台呈現獲得首都觀眾好評。

  “影視之城”呼之欲出

  2016年,青島萬達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A1區竣工接管暨總結表彰大會召開,影視產業園制作區15個攝影棚、11個置景車間正式交付使用,並將迎來好萊塢劇組入駐拍攝。這是青島東方影都自奠基以來最具標志性的事件,也意味著青島“影視之城”建設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創新是引領產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做大做強影視產業、打造“影視之城”則是青島人共同的夢想。為此,青島市積極優化產業發展政策環境,2013年便出台了《青島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並設立1.5億元文化產業投資與扶持專項資金。2014年,青島制定了文化金融合作的指導意見、文化人才培養和引進計劃等政策性文件,編制了高端影視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出台了全國首個與國際接軌的影視產業政策。緊接著,青島市、黃島區與萬達集團共同設立了影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連續5年每年投入10億元,對在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完成主要拍攝制作的優秀影視作品進行補貼。目前,已吸引40余家影視企業入駐青島西海岸新區,彰顯了政策的後發優勢。

  局部開園的東方影都產業園是世界最大的全產業鏈影視產業基地,投資超過300億元,總面積540萬平方米。全部建成後,將成為具有影視拍攝、影視制作、影視會展、影視旅游等綜合功能的特大型影視產業基地﹔計劃引進50家影視制作公司,預計每年有30部外國電影、100部國產影視作品在東方影都拍攝制作。

  在城市變遷中留住鄉情

  2016年9月,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在濟南開幕,青島市組織了核雕、嶗山面塑、泥塑、田橫硯、萊西木偶等12個項目參會,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展示了濃郁的青島地方特色文化,凸顯了“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的主題,特別是來自民間的面塑、糖球、豬蹄等非遺美食的展示,拉近了非遺與民眾生活的距離,讓文化不僅愉悅精神,還可以變成美味佳肴。

  在加強非遺保護工作的同時,青島不斷加強對城市歷史文化風貌的保護,積極推薦申報國保單位和省保單位,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納入依法保護框架。青島作為重要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文化特色,擺在全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是如何遵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規律,努力搭建優秀文化傳承體系,在日新月異的城市變遷中留住鄉情。

  因為青島特殊的歷史發展經歷,島城特別是老城區存留了大量文化名人故居。一方面要完善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體系,另一方面也要推進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步伐,這自然對城市的管理者、建設者提出了嚴苛的要求。據悉,青島市為此出台了《青島市名人故居保護利用規劃》,這是全國首個區域性名人故居整體保護利用規劃,分類分步對故居建筑外觀、周邊環境、配套設施等進行修繕改造。

    為對外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開放是青島突出的城市優勢。近年來,青島牢牢把握成功當選“東亞文化之都”的有利時機,使青島文化建設上升為國家文化戰略,為青島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搭建國際文化交流平台,接連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筆文化交流動作。

  2015年9月,不朽的城雕——青島“文化之都”城市公共藝術主題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年期間,青島成功舉辦了活動年開、閉幕儀式及文藝演出系列活動,聘請國家級導演,整合全國、全省藝術資源,專門創作了活動年主題曲《愛的地址》,呈現出一台融合中華文化和東亞文化的精彩演出。與此同時,青島積極搭建城市外交平台,吸引整合國際文化資源,承辦了第七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並發布三國文化合作“青島行動計劃(2015-2017)”,組織各類文化交流活動150余項,有效提升了青島的國際地位和文化影響力。

  此外,青島作為“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連接點與樞紐點。青島堅持文化先行,積極拓展對外文化交流渠道。左手“東亞文都”,右手“絲路重鎮”,為青島對外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迎來了城市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機遇。(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