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國家文化公園在山東實現全域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2023-12-22 11:25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12-22

  從強化頂層設計,到保護文化遺產本體,再到推動研究闡釋、文旅融合,山東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面正在走出一條全域融合發展之路。過去幾年,山東挖掘梳理齊長城、黃河、大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資源,重視省市縣聯動,以科學規劃護航項目實施,以大格局理念推動國家文化公園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取得階段性成效,深刻影響相關區域的文化旅游業態發展。

  織牢遺產保護立體網絡

  齊長城在濰坊市臨朐縣境內有主、復兩條線路,共計64.89公裡,佔齊長城總長的1/10﹔保存牆體長度37.73公裡,約佔齊長城現存牆體總長的1/9,經過156座山頭、40余個村庄。

  近年來,臨朐縣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文化“兩創”新標杆、文旅融合新名片來打造,以齊長城保護為主線,因地制宜、因段制宜,深入挖掘長城文化、景觀和精神價值,突出活化傳承、合理利用,打造獨具齊風魯韻的齊長城人文自然風景帶。

  當地將文物“四有”工作納入全縣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在省內率先啟動齊長城保護公益崗招聘,探索建立全覆蓋、網格化文物巡管員隊伍,目前已招聘130多名文物巡管員,實現齊長城沿線所有文物有人盯、有人管和常態巡。

  在強化“人防”的同時,臨朐縣深挖物聯網、大數據、衛星遙感等文物保護新方案和新技術應用,利用24小時不間斷的安防監控系統對文物巡管員進行輔助考核。此外,綜合運用制度機制、資金投入等手段,夯實文物安全“物防”保障,探索形成“人防+技防+物防”齊長城文物安全巡管“臨朐模式”。

  在全省層面,為保護好齊長城,山東有序開展城子崖遺址、焦家遺址、稷下學宮遺址等一批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加快推進濱州黃河文化保護利用、南運河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齊長城(錦陽關段)保護利用等項目。

  強化文化要素解讀闡發

  臨清市是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過去幾年,臨清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專班+公司”運行模式,有力推動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文物保護、文化傳承、資源利用等工作。

  為強化對運河文化遺產挖掘闡釋,臨清市加強文化展示和設施建設,挖掘運河文化內涵,完善提升鈔關主事官房、鈔關甬道、鰲頭磯的展示設施和內容,植入山東手造、臨清非遺、京劇體驗、木偶劇場、運河書局等10余項展示體驗項目,推動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同時,當地實施臨清運河鈔關、舍利塔的布展和業態豐富、環境整治等工程,建成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等配套設施,推進鈔關、鰲頭磯等文物景點智慧化、數字化改造,不斷提升文化旅游品質。依托豐富的大運河文化,委托專業團隊完成實地調研和文旅品牌策劃,面向全國開展旅游宣傳口號征集,確定發布“貓在臨清﹒運味十足”的宣傳口號和城市IP形象“臨清獅貓”。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山東在國家文化公園研究闡釋方面取得新成果,比如設立國家文化公園研究專題,推出《時代的脈動與文明的記憶》《齊長城志》《黃河文化通覽》等一批研究成果﹔深入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聚焦長城、大運河、黃河主題,創作推出人文紀錄片《齊長城》、中國畫《齊人筑長城》、大型舞台劇《紅石崮》等。

  打造融合發展新樣板

  齊河縣位於德州市最南端,與省會濟南緊密相連,也是德州唯一的沿黃縣,擁有63.4公裡的黃河生態廊道、萬畝林海、黃河濕地等生態資源。近年來,當地以黃河國際生態城為核心,以沿黃5個鄉鎮為重點,按照“規劃一批、建設一批、運營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工作思路,謀劃實施重大文旅項目20余個,總投資近千億元。

  為在新興業態上求突破,齊河縣在“文旅+研學”方面,依托黃河文化、紅色文化等資源,整合打造19處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策劃10條自駕游精品線路。在“文旅+體育”方面,成功舉辦2023生態齊河﹒黃河濕地馬拉鬆、山東省自行車黃河挑戰賽、中國攀岩聯賽等活動。在“文旅+露營”方面,打造了中國驛、安德湖露營地、黃河第一驛站等一批房車帳篷露營地,黃河國際生態露營基地已經開工建設。

  齊河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宋毅介紹,齊河縣還以民俗文化為媒,加快整合黃河號子、打夯小調、繡球燈舞、一勾勾等30余種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傳統節日、二十四節氣等民俗文化資源,推出《河清海晏﹒禮樂齊河》《伴河而生》《美麗齊河我的家》等情景表演。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山東將繼續實施文旅提質賦能計劃,不斷提升沿線旅游景區、特色民宿、休閑鄉村品質。加快推進全省國家文化公園沿線的重點項目建設,強化資金、用地、政策等要素保障,提升環境配套水平。(蘇 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