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5月21日,“更好臨朐”文化惠民工程啟幕。山東省濰坊市臨朐縣的文化志願者走上舞台,展示在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參加藝術培訓的成果。常年工作在臨朐縣基層一線的14名文化帶頭人作為特別代表,上台為文化惠民工程揭幕。
基層文化工作正常運行離不開專業的人才隊伍。和其他地方一樣,臨朐縣盡管文化資源豐富,但是文化和旅游部門人手有限。經常出現的情況是,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剛接完這個村邀請進村輔導的電話,另一個村的電話又打來。同樣的訴求,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都想滿足,但苦於人手不夠。
臨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朱佔花說,近幾年,臨朐縣將熱愛文藝的各界人士集合起來,定期培訓學習,成為一個“鬆散又緊密”的惠民聯盟。所謂“鬆散”,指的是大家都是文化志願者,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有事就去忙。所謂“緊密”,是大家甘於奉獻的勁頭足,與群眾聯系緊密,文化和旅游部門一個電話,文化志願者就聚攏過來。
“80後”文化志願者譚林如今是臨朐縣的知名音樂人。作為土生土長的臨朐人,譚林從小喜歡音樂,熟悉家鄉的一草一木。“第一次見你,難以把你忘記。山水流轉筆墨丹青像你的氣息,此刻別離情在薰衣草的芳香裡……”這是譚林創作的歌曲《這裡是臨朐》,近期推出後在這座小縣城迅速傳唱。譚林說,夏季到來,縣裡文化和旅游部門已經提前安排,在縣城搭建舞台,每周邀請流行樂手演唱,自己將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唱響老百姓的夏夜。
臨朐縣廣大鄉村也有文化志願者的身影。400多家庄戶劇團常年扎根農村、巡演田間,成員農忙時下地干活,農閑時組團登台演出,成為臨朐縣鄉村文化陣地最受歡迎的生力軍。
同時,臨朐縣文化和旅游部門整合各鎮街綜合文化站的力量、縣域各大型企業的優勢,大家共同參與惠民聯盟,由過去“各唱各的調”升級為“同吹集結號”,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精准滴灌”,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黨政企民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合力。
人員整合基礎之上,臨朐縣將目光投向宣傳陣地。從街頭的道旗到公共場合的數字化設備,臨朐縣把文化建設成果擺放在群眾身邊,讓大家觸手可及。
比如,當地完善城區公共文化場館建設,投資8.2億元建成臨朐縣文化中心。在全縣所有文化場館配備數字化設備,通過顯示屏及歌德文化一體機,為群眾免費提供圖、文、視、聽等全方位數字信息服務。鎮村層面,全縣建成綜合文化站10處、農家書屋350處、村史館51處,搭建起城鄉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5月,臨朐不少人紛紛在“朋友圈”晒出自己搶到的公益課:中國舞、古箏、年畫……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成了群眾的“尋寶地”,甚至有不少人在尋求“搶課攻略”。
為了照顧到工作日上班、晚上“拜師學藝”的年輕人,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延長開放時間,晚上開設“朐藝繁星”公益夜校。
近年來,臨朐縣逐漸將文化品牌建設重心下移,打造了“出彩蔣峪人”才藝大賽、“幸福五井”農民文化藝術節、石門坊紅葉文化節等新創公共文化品牌20余個,新建文化隊伍300余支,文化骨干超過1萬人。
臨朐縣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盧媛媛表示,一名文化志願者就是一個火種﹔一處文化陣地就是一方舞台。未來臨朐縣將深入實施“組團式”公共文化服務,通過社會化的統籌整合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更加注重社會力量的廣泛引入,更加關注企業文化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推動結構優化升級,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蘇銳)